2014-03-12 09:13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以安居实现乐业 建设藏东新农村
——昌都扎实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
本报记者 罗布
“十一五”期间,力争使80%以上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住房。这是区党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科学设计、综合配套、突出特色”这是昌都根据区党委统一安排,结合实际,提出的藏东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
“十一五”期间,昌都以昌都镇、11县县城和国道317、318、214线为重点,以县乡公路沿线行政村落为重点,将完成45752户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极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形成极具藏东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和自然村落。这是昌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今年以来,昌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建设原则和因地制宜、改建结合、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从而确保了全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有章可循、扎实稳妥、有序推进、开局良好。截止10月底,全地区共开工建设9243户,占全年计划的113%,现已完工8203户,其中:完成新建4263户;改扩建3940户;受益农牧民达47998人;在建的1040户计划于这个月底全部完工。据悉,现已有5002户农牧民喜迁新居,住上了安全、适用,具有藏东特色的新民居。到年底,搬迁新居的农牧民群众将达8711户,占全地区安居工程建设总户数的94.2%。全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共完成投资47747.6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资金8235万元,地、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1639.6万元,援藏资金投入8235万元,银行贷款3103万元,农牧民自筹资金34161万元。
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昌都把安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思想重视,加强领导,做好规划,分步实施。尽力把安居工程同小城镇建设、旅游景点开发、产业结构调整、藏东民俗特色结合起来,通过“安居”为“乐业”创造条件。
坚持把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与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结合起来,抓“安居”改善群众生活,促“乐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地委、行署以靠近城镇、依靠技能、非农转移、调整产业、开拓市场为主进行安居工程,建设了一批如丁青县的色扎镇、类乌齐县的桑多镇民族工业小区、卡若区通夏村等示范点。 正确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密切干群关系。随着安居点的路、水、电、广播电视的开通,农牧民正确消费、合理消费的能力逐步提高,购买新型农机具、使用良种、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通过安居工程建设,全地区培养和扶持以农牧民为主体的施工队87个,积极引导农牧民施工队伍参与或承揽建设项目,增加劳务输出。在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带着农牧民干,做给农牧民看”,充分发挥其“龙头”和战斗堡垒作用,涌现出了类乌齐县科技局干部旺青扎巴一样埋头在基层,苦干在安居工程建设中的 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
如今的恩达村村民住上了既安全、适用,又具有藏东民族特色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