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昌都将重点扶贫40个乡镇14
2014-03-12 09:1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地区扶贫农发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昌都的扶贫开发将确定40个乡(镇)为重点扶持对象,使1404万重点扶持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重点扶持乡(镇)中选择9个乡(镇)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程,通过面上扶贫、定点帮扶、社会参与等综合措施加大对40个重点扶持乡的扶持力度;完成3000户绝对贫困户的安居工程建设和4000户相对贫困户的安居工程建设,完成2440户地方病重病区群众搬迁;完成技能培训和转移劳动力培训15万人;到2010年,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努力使重点扶持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农业综合开发上共规划建设昌都、察雅等6县、11个项目,建设土地治理项目6个,产业化项目5个,总规模18万亩,项目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力争进入全区前列;主要新增农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50%以上,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40%以上;扶持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销售及流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个以上;改造中低产田和粮油果蔬生产基地25万亩,完成各类培训6000人次。“十一五”期间,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争取投资242亿元。
据地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要达到上述目标,完成“十一五”任务南宫28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促进和谐发展。扶贫农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扶贫,农发工作与项目区资源优势、经济的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扶贫农发项目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用好中央给予西藏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十一五”规划为基础,加大向自治区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大整合资金力度,确保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援藏资金、招商引资等,重点投向扶贫,农发项目;充分调动和激发农牧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逐步使他们成为“建设、投资、受益”主体。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首先是创新培训机制。“十一五”培训工作要按照“培训与项目结合”原则,合理确定科技培训计划和内容,高质量办好培训班。其次是创新农牧民参与建设机制。各县要在确保建设质量前提下,对专业性不强、难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程,交由农牧民施工建设,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适用科技的应用,实施投资参股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
四是加强扶贫农发资金监测评价。地县要严格执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政策规定,实施资金管理负责制和奖优罚劣制,全面推行项目公告(公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保证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