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十五”期间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4-03-12 09:2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年均增长15%  实现GDP32.9亿:“十五”期间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截止“十五”末,昌都地方生产总值达到32.9亿元,连续5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是“九五”末的2.06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亿,年均增长30%,是“九五”期间的4.6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060元,保持了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是“九五”末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7%,是“九五”末的1.6倍;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15%,是“九五”末的2.17倍。这些“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的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说明昌都地委、行署在“十五”期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大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力度,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动摇,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
    抓住了发展机遇,昌都进入了历史上投资力度最大、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地委、行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牢牢抓住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围绕投资拉动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和用好用足国家投资和援藏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十五”期间,全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和的4.6倍,年均增长30%。其中国家投资85亿元,援藏资金2亿元,社会投资18亿元。
    完善了工作思路,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十五”期间,地委、行署针对昌都面临天然林禁伐,财政收入锐减;青藏铁路建设,面临被边缘化的特殊情况,以及交通、能源、人口负担等发展基础的“瓶颈”制约,结合昌都现阶段的发展环境、条件、内在动因和周边情况,确定了“坚持目标、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逐年确定工作目标,分阶段落实工作任务。在“十五”计划即将全面完成之际,又从昌都的历史经验、现实基础和长远目标出发,经过地委、行署的调查论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支持,确立了昌都区域经济发展定位是“靠西朝东,接轨东南,抓好三个发展极”。发展工作思路的逐步完善,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科学发展之路。各县、各部门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把这一发展思路和区域经济发展定位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突出发展重点,打牢发展基础,加快产业培育,为“十五”计划的逐步落实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启动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
    突出了五项发展重点,改善了昌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5年来,全地区突出抓了交通建设、能源建设、小城镇建设暨农房改造、教育“两基攻坚”、农牧民增收等五项重点工作,下功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改善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提高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十五”期间,公路建设累计完成35亿元,公路通车里程提升到7252公里,其中油路530公里,分别是“九五”末的1.34倍、3.8倍;乡(镇)、行政村通车率分别是89.1%、47.3%。电力建设完成17亿元,全地区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1.7万千瓦,是“九五”末的6.3倍;乡(镇)、行政村通电率分别是100%、49.6%。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完成12.5亿元,30个建制镇初具规模,农房改造8000余户;教育基础建设完成6.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07所,11县完成基本“普六”和扫盲任务,4县实现基本“普九”;积极加强对农牧民的组织引导和技能培训,逐年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组织化程度。5年来,劳务输出50万余人次,劳务收入6.49亿元,劳务输出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勤劳致富、劳动创造财富、改善生活的观念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坚持了工作创新。从2003年提出工作创新要求开始,各县、各部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坚持工作“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既把工作创新同工作重点结合起来,也把工作创新同工作难点结合起来,调动了各县、各部门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3年多来,各县在60多项不同的工作重点、工作难点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或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南宫28仍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形成制度,巩固发展。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