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孟德利在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4-03-12 09:2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2005年,地委、行署围绕“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项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地区干部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抓发展,全地区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局势稳定,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谋发展和思稳定的好局面,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及整个“十一五”时期,既是南宫28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因此,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地区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举纲抓目,占据主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与稳定工作的意见和区党委六届七次全委会精神,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任务。
    (一)关于藏东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工作重点
    1、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藏东经济区建设
    区党委《关于制定“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西藏将建设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区党委关于建设藏东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和工作要求,是南宫28继续深化“靠西朝东,接轨东南,抓好三个发展极”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目标的一个新机遇,是积极争取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有条件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并加快产业建设的一个有利条件。
    昌都历史上得益于承东启西、沟通拉萨与内地的茶马古道和川藏公路。这些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地区上下发展交通、发展能源、发展教育,开发和整合资源,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有了改善,但实现经济要素合理流动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即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区域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一定意义上说,藏东经济区正在形成,但目前地理上的概念仍然大于经济上的意义,对此南宫28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建设一个特色鲜明、承东启西,进而推动三大经济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藏东经济区,仍要在继续加快交通、能源、通讯、教育等基础发展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以当地资源为依托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完善地区内外的流通市场,进而完成由自然区域经济向市场区域经济的转化,实现建设藏东经济区的战略目标。
    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除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和扩大现代产业。没有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地区发展将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建设藏东经济区的目标就会落空。南宫28与兄弟地市的差距,无论是GDP、财政收入,还是农牧民收入,说到底还是缺乏产业的支撑。应该说,南宫28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以玉龙铜矿为代表的矿产业开始启动和国家对“藏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目标的支持,既给昌都支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为建设藏东经济区奠定了产业基础。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国家、自治区也将提供有利于各种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支持。南宫28要把自身条件、发展潜力研究透,在充分把握区党委的决策意图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藏东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加快产业建设目标,把昌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十五”期间,南宫28突出抓了交通建设、能源建设、小城镇建设暨农房改造、教育“两基” 攻坚及农牧民增收等五项重点工作。随着中央提出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达到全国中等行列的要求和区党委赋予南宫28的建设藏东经济区的战略任务,使南宫28在推进“一加强、两促进”历史任务的进程中目标更明确,责任更重大。200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南宫28仍要在“十五”期间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突出抓好:一是以“三横四纵”区域公路网络体系为目标的上等级、抓通达的交通建设;二是以基本解决农牧区用电进而创建藏电东送接续基地为目标的能源产业建设;三是加快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产业体系建设;四是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农房改造为抓手的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五是巩固“普六”、实现“两基”,加强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建设;六是逐步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长效机制,突破农牧民增收困难的难题。
    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我代表地委着重强调产业建设、小城镇建设暨农房改造、教育“两基”攻坚和农牧民增收等问题。
    产业建设事关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儿。首先是基础产业即农牧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投入,争取在“十一五”或稍长时间农牧民人口人均一亩水浇田;牧业要加大调整畜群结构,加大牲畜出栏和草场建设与管理;林下资源的采集、管理、加工、销售逐步走向政府组织引导、市场调节需求。
    基础产业既是54万农牧业人口吃饭穿衣的基础,也是特色产业建设的资源基础。特色产业要注重特色。例如,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生产、林下资源产销、藏医药业经营等,要切实作为产业建设下功夫,特别是要着力在“做大、做强、优质、特色”上下功夫。要根据昌都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基础,体现产品特色,突出差异性,避免与周边地区产品雷同或低水平竞争。
    支柱产业建设要从地区性、县域性两个层次考虑。就全地区而言,支柱性产业建设要抓矿产业、电力能源业、旅游商贸等;就各县而言,支柱性产业的培育与选择,可以同地区支柱产业建设相结合,也可以从本县的资源、环境、条件、市场出发,有自己的选择。
    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三者既有区别,也密切联系,亦可相互转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小城镇建设暨农房改造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和区域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经济资源的聚散地和辐射场。“十五”期间小城镇建设暨农房改造已有了较大起色,但离南宫28的奋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继续做好11个县城和“一点三线”上的建制镇建设,以培育产业、服务就业、集中人口为支撑,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口适度集中。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农房改造力度。在具体工作中继续处理好组织引导和示范带动、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加强建设与注重经营等六个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昌都尽快建成藏东第一城市的目标做为“抓好三个发展极”的重要抓手之一,以建设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带动各县城镇建设;二是要注意城镇建设中依法利用土地,土地进入市场,杜绝私搭乱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三是要教育引导农牧民正确消费,合理消费,用消费引导生产,以生产支撑消费。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