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八宿县“三项举措”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2014-03-13 14:06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八宿县按照“基础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整体工作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定目标抓考核,明确目标夯基础。为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八宿县认真贯彻地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牧民党员作用的意见》(昌党发[2009]1号),结合实际制定了《2009年度乡镇党委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八党组[2009]16号),将工作内容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从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农牧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农牧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管理、经费落实等8个方面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同时,加强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研究与督促检查,抽调干部组成调研组,深入乡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文档等方式,对贯彻落实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和党建责任制内容进行了全面调研和集中检查,形成了《八宿县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八宿县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材料,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为加强和改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科学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建队伍抓班子,凝聚力量强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和调动广大村干部及农牧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八宿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学的村干部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下发了《八宿县村干部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八党组[2009]17号),并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了教育培训力度,2009年共举办培训班4期,采取课堂教学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理论、涉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全县110名村(居)党支部书记和26名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意识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结合新形势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大力推行“4+2”工作法(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与管理,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在带领群众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建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保障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八宿县注重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狠抓拉根乡绕巴村新农村建设、吉达乡通空村党支部建设、邦达镇邦达村精神文明建设、白马镇日吉村村办企业发展等四个示范点的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白马镇日吉村洛松郎加同志学习活动,积极挖掘驻村干部的楷模吉达乡通空村党支部书记四郎泽西同志的先进事迹,组织基层干部进行学习,进一步激发了村级干部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为民办事创大业的热情和干劲,进一步凝聚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党员的战斗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机制抓管理,发挥作用保先进。八宿县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设立贫困党员党内帮扶基金,建立和完善农牧民党员的档案,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全面加强对农牧民党员的管理,使广大基层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截止目前,全县党内帮扶基金已筹集资金27万余元,建立完善了困难党员电子台帐。全县14个乡镇1318名农牧民党员的档案都已建立,出台了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资料移交登记制度等规章制度,基本达到了“一个乡(镇)一个农牧民党员档案专柜、一个村党支部一个档案盒、一个农牧民党员一个档案袋”的“三个一”工作要求。针对农牧民党员无职、无岗、无责,很难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无职党员岗位化管理新途径,设立政策宣传岗、社会治安维护岗、矛盾纠纷调解岗、寺庙秩序维护岗等基本岗位,通过自愿申报、公开竞争等方式,量身定位,设岗定责,使近700余名党员找到了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舞台。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