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卡若区“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见成效

2014-03-13 14:06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惠民春风暖万家  和谐建设谱新篇

——卡若区“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见成效

 

2009年,卡若区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主题,在反分裂斗争进入特殊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创造性地以“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为切入点和重要载体,在“深入基层、掌握民情,宣传政策、凝聚人心,落实政策、推进发展”上下功夫,实现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以宣传政策为载体,夯实群众思想基础。一是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把惠民政策明明白白交给群众。卡若区将“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主题宣讲活动、强化维稳措施有机结合,组建了由18名县级干部带队、100余名地、县、乡干部参与的15支综合工作组,进驻各乡、村、寺庙,集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支农惠民政策宣传活动。县里投入资金5万余元,编写、印制了13000册《卡若区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宣传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藏汉语言把支农惠民政策、“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民族宗教政策、揭批达赖等内容相结合,发放到全县12000余户农牧民群众、城镇居民和寺庙之中,做到了“户均一册”,使其成为群众手中的政策“明白卡”、时事“小灵通”、反分裂斗争的“公开信”。各驻乡综合工作组先后深入9个街道居委会、158个行政村,培训政策宣讲骨干600余人次,开展集中宣讲达500多场次,散发各类宣传单1.5万余份,走村入户2000多户。宣传、文化部门开展文艺下乡4次、放映《西藏今昔》等主旋律影片145场次、出动宣传车30台次。全县受众达74000多人次,党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广泛、全面的宣传讲解,增强了政策透明度,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二是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深入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广大县、乡干部在活动中以“知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为出发点,带着政策下去,装着民情回来,广泛调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在“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中,各乡镇、工作组入村158个、进户1000多户、走访3000余人,为部分乡村解决资金30余万元,办好事、实事200余件,掌握有价值的社情民意500多条,为庆祝“3·28纪念日、决战决胜“3·10”、“3·14”等重要敏感时段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关注民生为目标,贯彻落实惠民政策。卡若区把宣传政策与落实政策紧密结合,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一是认真落实涉农优惠政策。2009年,全县完成1520户安居工程、7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兑现国家补助资金4834.5万元,完成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到26582人(其中安居工程受益9800余人),提前1年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建设任务,其中实施游牧定居工程835户,落实补贴资金1766万元,目前工程建设已全面完工;兑现粮食直接补贴134.75万元,受益群众达8848户、56598人;兑现良种推广补贴32.1万元;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4324户,兑现县级财政配套43.24万元,收到了良好的薪柴替代效果;落实村干部待遇补贴247.4万元。扩大农牧区免费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群众参合资金达到66.7万元,报销871.2万元,为2939名农牧民群众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二是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昌都镇廉租房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可解决60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开展了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复查核实工作,经复核调整取消城镇低保44户,新增49户,落实兑现农村低保资金300.8万元,城镇低保资金433.4万元,分别比去年增加87.2%、54%,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五保户”供养经费51.3 万元。通过援藏投入225万元和争取上级投入170万元,实施了卡若区敬老院新建项目,可解决 50名孤寡老人入住,比以前增加32个床位,提高供养安置能力近3倍。三是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县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卡若区坚持加大本级财政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公共财政效益初显。今年以来,县级财政配套安居工程建设投入152万元,对农牧业生产直接投入资金达210万元,对教育配套投入达601万元,配套公益性岗位资金72.4万元。面对农牧区医疗人员匮乏的现状,县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投入达47.7万元。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昌都解放60周年等机遇,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如昌都镇昂曲河北大桥项目、昌都镇垃圾填埋场、市政设施改造、卡若镇天津援藏大桥造等项目。实施6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1677.48万元,目前,已有5个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完成了多批次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14519141人和41179(只、匹)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总投资393.6万元的2008年第二批、2009年第一批“民办公助”农田水利项目,改善灌溉面积7069亩,农牧区水利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五是加强应急反应。针对今年出现的雪灾、干旱、暴雨、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卡若区适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100余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开展应急救灾工作,落实29万斤救灾粮、14万斤抗灾饲料、价值4.5万元的应急药品。及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宣传、预防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六是多渠道保增收。针对今年旱情严重、虫草减产降价等实际,卡若区采取多种措施弥补损失,确保“减产不减收”。重点加强了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抓住今年重点工程多、国家投入大的优势,组建了不同形式的农牧民施工队伍32个,承揽新农村建设和重点工程等建设,举办了堡坎垒砌、建筑施工、蔬菜种植、道路养护等各类培训班120余期,培训人员达到8028人次。全年累计实现劳务输出45659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165.45万元,同比增长12.9%,实现了农牧民收入灾年不减的目标。

以社会稳定为基础,推动惠民政策贯彻落实。面对严峻复杂的维稳形势,卡若区认真贯彻落实地委、行署的指示要求,不断创新机制措施,确保了全县局势持续稳定。一是建立健全指挥机构,年初即组建卡若区维稳指挥中心,负责全县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指挥协调维稳力量,确保维稳领导机构精干、高效、务实,抽调专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县级领导全天候带班,敏感时期主要领导坐阵指挥。各乡镇相应成立维稳指挥机构,统一配备了专用值班电话、电警棍、警棍及专项经费。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今年全县在维护稳定、调解矛盾纠纷中,共投入资金314.4万元,比去年增加15.6%,是历年来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三是建立三级联防机制和应急处突机制。在去年联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县、乡、村联防队伍,新建了县、乡、村应急处突机制,县级建立应急处突大队,按片区划分为5个分队,共有100名队员;乡级建立应急处突中队各50人,村级建立应急处突小队各30人。确定了各级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巡防布控。在各敏感重要时期,联防、处突机制相应启动,随时岗上有人,时刻人不离岗,形成了维稳工作的“铜墙铁壁”,有力地配合了专门队伍,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四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同全地区一样,卡若区当前进入矛盾纠纷凸显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卡若区正确研判矛盾性质,继续实行定期排查报告制度、县级领导包乡包案制度,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渠道,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法律规范”的形式,扩大基层民主、规范村民自治,引入群众自主协商机制,缓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据统计,全年围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共正派工作组50余个,县乡干部在乡村蹲点达到400余人次,共受理调处各类纠纷167起,全年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通过“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全县农牧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惠从何来、恩报何处,真正认识到了谁在造福西藏人民、谁在祸害西藏人民,为反对分裂、促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卡若区在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局势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创佳绩,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0.28亿元,同比增长21.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01.4元,同比增长15.9%,其中现金收入2662.7元;县级财政收入3418万元,同比增长13.82%;实现劳务输出45659次,劳务收入达6165.45元,同比增长12.4%,圆满实现了既定目标。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