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4:0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八宿县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针对当前村级组织理论转化能力和整体工作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对村级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和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切实推进了基层基础工作,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抓制度,完善村级组织工作指导体制机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即县委成立了指导检查组,各乡镇向所辖行政村派驻工作指导员,各村党支部与乡镇党委及其派驻干部密切配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了县级领导及县直各单位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指导体系,确保了村级组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逐级、及时的得到指导、协调、解决。县委对近年来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完善并相继出台了一批村级组织工作指导体制机制及措施,主要包括:抽调县直机关精干人员到村级组织担任驻村工作指导员,抽调乡镇机关优秀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干部,不断扩大大学生“村官”规模;对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在农村一线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在村级组织设立治安协调员、矛盾纠纷协调员、法制宣传员等专门岗位,在重点村推行“4+2”工作法,制定并落实《八宿县村干部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和《八宿县村(居)干部管理实施细则》。这些体制机制及措施在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基层稳定和谐、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现了积极效应。
抓重点,加强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县委把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做好选拔、培训、交流、考核等工作。在选拔方面,经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严格考察,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优良、理论水平较高、精通藏汉双语的优秀乡镇干部任命为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注重选拔每年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优秀人员和年轻有为的基层干部到村任职,不断壮大和充实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队伍;在培训方面,采取县乡村层层负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等单位牵头组织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对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法律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新闻宣传报道等知识技能进行培训。各乡镇由1名主要领导和1名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负责帮带1名年轻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各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帮带驻村工作指导员,对基层工作的实际经验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帮助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更好地结合基层实际开展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成长;在交流方面,对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进行动态管理,全面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时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亮点工作进行总结,并认真开展交流,不断巩固取得的成果和推广先进的典型做法;在考核方面,将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工作考核与年终考核、后备干部培养考察紧密挂钩,激发村级组织工作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
抓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指导活动。区地县对口开展党建扶贫的各单位及其工作队、地县各指导检查组以及联系各乡镇的片区主管领导在农村工作中注重调研,充分利用调研成果指导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帮助村级组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县直各部门、单位积极收集、整理、制作了包含反分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惠农政策、疾病防控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种养殖技术、科普知识等内容广泛的藏汉文宣讲资料和学习资料,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宣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乡镇在村“两委”成立了读报小组,及时将《求是》、《半月谈》、《西藏日报》、《西藏科技报》、《昌都报》等区内外报刊藏文版发放到村,由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习,然后指派专人在群众中开展读报活动,形成了以“学习型”班子建设促进班子水平提高、促进村务工作水平的提升;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村级组织工作主要负责人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按季度报工作总结,对把握不准的问题及时与主管领导进行联系沟通,主动接受指导;立足村级组织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政策下乡进村入户”专项活动、千名干部进百村开展“两帮助”活动等有效载体,对村级组织工作进行全面指导,促进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基层基础工作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