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4:08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洛隆县马利镇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不断提高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和政权基础。
着眼于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积极创新党员干部选拔培训方式。一是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公推公选”,真正把强人、能人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特别是选好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切实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现全镇五个行政村均安排了1名德才兼备、管理能力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二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机制。每年举行党章学习培训、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培训、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学习培训、新形势下村委会管理能力培训等;三是大力实施镇干部到村包点工作,有效改善了农村牧区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着眼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积极创造新党员教育管理办法。一是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建立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制订了发展党员规划,切实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二是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对在职党员采取以岗评责,根据每个党员岗位性质的不同,让其立足岗位创优。该镇每年根据县委安排,在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等群体里优先发展新党员,现全镇党支部共8个,党小组18个,党员141名,其中农牧民党员122名,占总党员的87%,非农党员19名,占总党员的13%。
着眼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一是广泛推行和落实党员承诺制。全镇农牧区95%以上的党员都做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的承诺,并得到落实。同时组织开展党员“三个一”活动,即按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每年特殊时节和敏感时期主动地站在第一线进行值班、巡逻,为自己区域的维护稳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是党员带头进入“农家书屋”,利用“以藏文为主,以普及法律为主,以农牧民为主,以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类、政策法规类和知识性通俗读物400多种1326册,使农牧民学习现代的、科学的农业、牧业、机械维修等技术,为提高整村的农牧业增收而不懈努力;三是落实党内党外关爱制度。着眼于营造党组织内部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和谐氛围,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按照“组织拨、党员捐”的形式,不断改善农牧区党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关注邻居、开展“关爱老人”等活动。
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立足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际,机关党支部和村党支部相互互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机关党支部和农村牧区党支部一对一互动制度。组织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群体建设活动。该镇党委专门安排6名机关党员包点各行政村党支部,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实用技术起到带头和指导作用。
着眼于推进农牧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创新村级管理方式。建立推行村级“说事”制度,让村民定期到“两委会”反映困难、问题、矛盾和纠纷,由村“两委会”干部和联点村干部负责接待,与群众零距离“说事”,及时解决实际困难,为广大群众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平台,制定了相关的“理事”、“议事”、“干事”、“评事”、“查事”五项配套制度。主要是把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明确责任,采取分类办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整体配合的办法,分轻重缓急加以解决;坚持集体议定、民主决策的原则,小事及时议、难事重点议、大事必须议;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给相关干部去落实,根据干部办理、办结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干部履行职责、为民办事的情况,由群众监督检查,组织部门审议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作为联点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着眼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下发《组织(指导)员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与各行政村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二是加大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宣传力度,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