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4:09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在今天的藏东洛隆农区,乡村道路上来往穿梭的拖拉机和农用汽车时常让人应接不暇。各式新型农机具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农牧民昔日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宝,“农忙忙田,农闲忙钱”已成为洛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时尚。
农忙借“机”增效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全区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昌都地区各级农机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和服务力度,农牧民购置农机具的热情愈发高涨。洛隆县孜托镇夏果村便是通过机械化实现农业增效的典型。
去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夏果村采取“协会+农户”的形式,成立了由16家农户组成的农机协会。协会成员布琼瓦告诉记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非常合农牧民的心意,老百姓致富更有奔头了!”去年4月,布琼瓦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购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不仅实现了自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同时还为附近乡亲提供农机专业服务,当年纯收入就达3.5万余元。
看到了其中的市场需求,夏果村农机协会把全村农机具组织起来,发挥规模化、专业化优势,为二级粮食繁育基地、青稞标准化栽培区以及邻近乡村提供“耕、种、收、脱、运”一条龙服务,实行“统一联系作业、统一调度、统一组织、统一签订服务合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收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协会自今年4月份成立以来,完成了二级粮食繁育基地、青稞标准化栽培区机耕机播4200亩,完成机收4200亩,创收12000多元,开展各类运输1000余次,总收入达到10万多元。
农闲借“机”增收
初冬的藏东寒意袭人,但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的村民却仍是忙个不停。每天清晨,村委会门口前总会响起此起彼伏的轰鸣声,这是村里新购的52辆拖拉机发动的马达声。如今通过组建拖拉机运输队,加日扎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致富路。
加日扎村紧邻县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让许多农户看准机会,利用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购买了拖拉机,利用农闲运送沙石,增加收入。去年,村民阿旺泽登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享受了6000元农机购置补贴,同时加入了村里的运输队。“今年我依靠拖拉机在沙场和工地上运送沙石,挣了3万多元。”阿旺泽登告诉记者,利用农闲时节运沙石能增加收入,自己感到很满足。
2008年组建的加日扎村拖拉机运输队,目前已拥有52辆拖拉机,同时创办了自己的拖拉机维修及零配件销售点。据介绍,截至10月中旬,运输队的收入就超过了14万元。
(地区农牧局 地委宣传部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