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1 17:2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十一届全国人大旁听代表、昌都地区行署专员吾金平措)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在这里并流,茶马古道的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里汇合,这里是香格里拉的核心地带,这里有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卡若遗址,这里就是位于西藏东部的昌都。
十一届全国人大旁听代表、昌都地区行署专员吾金平措说起昌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神采飞扬,并热情地邀请记者一定要去昌都看一看。
在京西宾馆会议楼的会客室里,吾金平措向记者介绍了昌都的特点、困难、机遇和未来。
吾金平措说,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是通往内地的门户,与青海、四川、云南三省接壤,所处的地理和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借助317、318和214三条国道,昌都的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特别是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昌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到去年年底,GDP增长了1.8倍。
然而,在为昌都历史文化和以往成绩骄傲的同时,吾金平措也清醒地看到了昌都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昌都处于特殊位置,既是特点,也会造成发展的制约。昌都处于高山峡谷中,与周围几个中心城市距离都很远,而且与周边地区如青海玉树、四川阿坝甘孜的互补性和带动性不强,“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没有”。
第二,由于“十一五”期间中央加大了对西藏腹心地带基础设施的建设,腹心地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对昌都来说,三条国道带来的辉煌渐渐消退,初步显示出边缘化。
第三,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昌都有一个机场,全球海拔最高,国内跑道最长,离城镇最远,安全系数最好,但海拔太高,气候条件不好。而国道尽管有三条,但等级比较低,安全系数和运输能力比较差。交通和信息不畅对昌都的发展造成了制约。
第四,昌都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非常重。
谈到中央刚刚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亲自参会的吾金平措感触很深。他说,这次座谈会与往届相比,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把四省藏区也列入了援助范围。再一个是加大了人才、资金、项目等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对资金支持进行量化。这次座谈会确实表达了西藏人民的心声和促稳定谋发展的愿望,昌都地区的发展迎来了实质性突破的新阶段。
吾金平措结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谈了昌都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首先,昌都的落后在于交通,昌都的发展也在于交通,要在以交通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一个新突破。要提高几个国道的等级、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以国道带动农村交通建设,形成本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到2015年基本解决广大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实现百分之八十的行政村通公路。他认为,昌都只有一个机场和三条国道还远远不够,要想办法让昌都进入那曲的物流集散中心,他呼吁建设从那曲到昌都的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他说,昌都交通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靠铁路,他希望川藏铁路或滇藏铁路尽早规划,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能考虑昌都通铁路的问题。
第二,要开发优势资源。昌都主要有两大块优势,一块是水能资源,一块是矿产资源。在西藏“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昌都被划为能源发展积蓄基地。加快水能资源的发展,就要建立梯级电站,既解决本地需求,也能实现藏电外送。他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把这一目标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二大块是矿产资源的开发。昌都以亚洲资源储量第二的玉龙铜矿为拳头,借用国家开展的青藏矿产专项调查这一个平台,先把昌都的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做一个调查,摸清家底,以科学的态度、观点和方式,做好开发前的工作,这也是为重点保护西藏的生态安全做规划。有了科学的结论后整合资源、整体开发,争取“十二五”期间使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
第三,继续关注民生。加强医疗、教育、就业、就学工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拿医疗来说,要重点解决缺医的问题。过去昌都缺医少药,现在药不少,但缺医。吾金平措希望通过聘请、招聘、培训、援藏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加强维护稳定能力的建设。西藏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存在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要用身边的事例,从历史、现实等不同角度加大教育工作的力度。同时,他认为加强政法系统和民族宗教工作也很重要。
第五,通过外援促内因,从短期输血变成长期造血。把水能和矿产资源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通过交通设施建设和水能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以旅游业为例,只要公路等级提高,形成产业链,旅游业就会迅速升温。这里的藏东文化、康区文化、自然风光、宗教文物、民风民俗都很深厚,而锅庄、弦子和热巴舞更是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都正在进行旅游产业的基础工作。
采访结束时,吾金平措再一次邀请记者“到昌都实地看看,实地走走”,诚挚的声音里充满着对昌都发展实现实质性突破的渴望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