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昌都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和谐为主题,以培养新型农牧民,发展现代农牧业为主线,持续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不断强化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业农牧区呈现出快速平稳的良好发展势头。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13年全地区农牧业产值预计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2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08万亩。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412.43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4876台。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1.95万亩,粮食总产17.78万吨,油菜产量1100万斤,蔬菜产量1.6亿斤。加快良种推广步伐,良种覆盖率88%。年末牲畜存栏315万头,新生仔畜88.6万头,猪牛羊肉产量8.3万吨,奶产量8.35万吨。
农牧民收入大幅提高。通过政策增收、劳务输出、虫草及林下资源采集、多种经营、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等多种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5831元,其中现金收入4600元,同比增长17.5%;开展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军旅式培训55期,劳务输出31万人次,收入5.54元。
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以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为契机,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项目。全年整合资金69亿元,实施民生项目142个,建成农牧民安居工程10830户;实施13个新农村小康示范点建设、24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工建设117个乡镇邮政补建网点;建设民生小水磨坊330座。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开工建设通村公路102条、通寺公路371条,乡镇、行政村、寺庙公路通达率分别为98.6%、96.4%、76.83%。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排水利建设项目133项,总投资17.43亿元,解决4.5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金太阳”工程,解决了10万人的用电问题。加快文化基础实施建设,11县新华书店、文化活动中心以及135个乡镇文化站投入使用,全年累计开展文化下乡活动81次,完成9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建设。
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进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安排财政资金3000万元支持特色农牧业发展,落实特色产业项目资金7.53亿元,种植葡萄6000亩、荞麦1.6万亩,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1.5万亩,种植藏药材108亩,新建11县一期蔬菜生产基地高效日光温室大棚800座。8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收入4573万元,13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344万元。全年接待区内外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8.4%、16%。完成重点区域造林6.28万亩,高原生态安全屏障防护林建设2.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1.5万株,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32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3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2.9万亩,兑现生态效益补偿管护资金1.42亿元。
全力做好“8·12”地震抗灾工作。严格落实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妥善安排受灾群众过冬、过渡安置,确保实现灾区群众“七有”。预计年底完成1.6万户中度受损和轻微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工作。当前,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紧张有序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