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昌都宣传>外媒看昌都>

岗托村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2014-04-09 18:10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沿川藏北线进入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金山江的上游是号称藏东第一村的江达县岗托村。60多年前,十八军强渡金沙江,在这里升起了西藏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见证历史的老人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土路颠簸,采访团来到在西藏历史上富有重要意义的村子——江达县岗托村。
    已经是下午,高原上的太阳依然明亮。村委会的小院子正中的一面五星红旗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院子的台阶上,坐着78岁的藏族老人江拥次仁。知道记者团想了解十八军进藏的故事,老人早早就等在了院子里。
    老人的汉语不是很好,说起18岁之前的生活,他的藏语语速很快,不停地做着各种手势,情绪激动。
    身为农奴,他的生活没有尊严。他用手比画着说,就是给主人斟茶,稍稍慢了一点儿,也会遭一顿毒打。听说毛主席的部队已经离村子很近了。“他们是来解放南宫28的!”那时候的他就打算好,一定要为战士们做点事。
    老人介绍,金沙江渡口属于茶马古道连接内陆和西藏的必经之路,为了防止解放军进入西藏,旧西藏噶厦政府组织藏军,在易守难攻的金沙江渡口边上修筑了三个军事碉堡。
升起了五星红旗
    1950年仲秋的一天,天蒙蒙亮,村民已经看到了十八军先遣部队的身影,消息马上传遍了村子。当地老百姓划着皮筏子,每三分钟一趟帮助十八军渡江。当地群众的配合,加上密集炮火的掩护,十八军仅以一个团的兵力很快便撕破了藏军所谓“金沙江天堑”。
    老人清晰地记得,战斗于凌晨打响,天未破晓已经完胜。当晨光遍洒岗托村,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的土地上猎猎飘扬。
    江拥次仁回忆,战役胜利以后,十八军在村里住了一晚。得到消息,他马上跑回家打酥油茶,烧开水,然后将饭菜送到十八军驻地。
   好日子已经来了
   “我还认得十八军里面的一个连长和指导员呢。”老人说,临走前,指导员特意嘱咐他,一定要相信,好日子就要来了。如今,那位已经记不清姓名的指导员临走的话早已应验。
江拥次仁笑得一脸自豪,他的家现在在村里“如果不算最富的,排第二肯定没问题”。他和老伴养育了3个儿女,一家人在耕种的同时还外出打工,生活富裕。孙子、孙女读书也很争气。两个在拉萨,一个在县里上中学。
    村委会的负责人介绍,如今村子里年人均收入能够达到3600多元,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在此入户。
    村里有110人左右。
    金沙江渡口系列的红色旅游带动了村里家庭旅馆的发展,如今全村已经有5户家庭旅馆,年均收入1万元。
    同时,凭借天然的矿物资源,30多户村民购置了大型卡车,出藏拉矿石,返回拉百货,一趟长途下来净赚1.5万元左右。村干部还组织村民参加到项目的施工中,这样每人一天能赚60至70元。村里的主要经济收入还有虫草采挖、畜牧产品加工等。
    村委会门口的317国道正在施工。改建的83公里的路程,国家投入2.2亿。今年9月,土路将变成柏油路,游人再来岗托村,一路坦途。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