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江达电(通讯员罗剑 王艺融)为进一步深化、巩固和扩大基层组织建设成果,江达县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为契机,深入推进乡(镇)、县(中、区)直单位、村(居)、寺庙管委会工作例会,通过“规范程序、转变作风、提升效率、落实职责、排查隐患”五项措施,着力打造“五型”基层党组织。
规范程序,打造“模范型”党组织。按照例会文件要求,截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已按要求召开第一季度工作例会,40个县(中、区)直单位、95个村(居)、40个寺庙管委会顺利召开3月工作例会。例会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不漏环节、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实现了县、乡、村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模范化。
转变作风,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以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全县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一管四联三结”、“干部回家探亲”、“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活动,并将活动内容作为工作例会重要议程之一,要求党员干部立足14个服务性岗位,严格做到“三亮出”(亮出党员身份、亮出服务岗位、亮出承诺业绩)。县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督导组,对岩比乡、岗托镇、卡贡乡等7个乡(镇)、36个村(居)工作例会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活动”台账进行突击检查,收集到突出问题30余个,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0余条。
提升效率,打造“效能型”党组织。以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工作例会“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效果”的“四个有”要求,规范例会程序。通过制定计划、精心部署、深入调研、严格落实例会“五项要求”(文件传达、矛盾排查、工作汇报、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管控),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100余个。
落实职责,打造“实绩型”党组织。严格落实乡(镇)、县(中、区)直单位、寺庙管委会“书记抓、抓书记”要求和驻村工作队“传帮带”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除村(居))和驻村工作队是召开例会的责任主体,各级党组织书记(除村(居))和驻村工作队队长是召开例会的第一责任人。通过书记抓、队长抓,提升了工作例会执行力度;通过以例会部署工作、汇报工作、分析工作、总结工作,以例会晒实绩、比成绩,各级党组织扭转了大会小会天天都是会的局面,抽出了更多抓工作实绩。
排查隐患,打造“和谐型”党组织。一是将维稳工作作为例会重要议程之一,对存在的重点人员管控、矛盾纠纷等问题进行排查,县、乡、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的和谐氛围。二是将上级督导组、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作为列席例会的重要人员,听取上级督导组关于维稳的意见建议,广泛向僧尼、农牧民宣讲法律法规,引导僧尼和农牧民为和谐稳定贡献正能量。三是拓宽村(居)“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各乡镇、县(中、区)直单位、寺庙管委会将工作例会中涉及党务、政务、财务等内容及时公开,以阳光透明的工作机制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