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江达电(通讯员罗剑 王艺融)近年来,江达县大力实施群众事务干部全程代理机制,全心全意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全力打造“服务平台零距离、服务网络广覆盖、服务队伍可信赖”新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服务平台零距离。依托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村居便民服务室等平台,设立“群众事务全程代理站”,整合人社、民政、计生、卫生等部门服务项目,建设以便民服务大厅(室)为基础,便民服务、农家书屋、休闲广场、卫生室等服务设施及功能站室为配套的农牧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党群服务、行政服务、市场服务进村居。整合服务资源,积极协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医疗保险、牲畜保险、户籍办理等便民利民服务进驻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在“双联户”中设置代办点,推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服务机制,把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造农牧区“便民服务零距离”。近年来,全县累计新改扩建服务场所5个。
服务网络广覆盖。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原则,建立以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为主体、群团组织为配套、合作社等其他民间组织为补充的“1+X”服务网络,将村居按自然村落、村民小组等类型细分为若干网格,实行“一格多员、一员多岗、一岗多责”的责任捆绑模式,每个网格安排1名村干部为主要责任人,至少2名农牧民党员负责具体事务,群团组织等配套组织人员挂钩联系,做到“五必访(即即患重大疾病或去世时必访,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确保了小事不出“格”、小事网中办。目前,全县95个村(居)划分314个网格,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200多起,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项目扶持360余次。
服务团队可信赖。建立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龙头,农牧民党员为主体,入党积极分子、配套组织负责人、“三老”人员等为补充的服务团队,增强服务合力。实施村级带头人“头雁领航”、村级干部能力素质“双提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送学上门、异村挂职等形式,塑造“三懂”(即懂政策、懂发展、懂民情)”服务团队。大力推广以“党员群众联系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卡、党员干部依岗承诺卡、民情联系台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台账、党员承诺践诺台账以及民主评议党员台账”为主要内容的“三卡四台账计划”。在引领致富、扶贫济困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采取“绩效考评”强化服务评价,提升服务质效。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机制,经常性开展医疗保健、卫生整治、法制宣传等活动。近年来,先后选派37名大学生村官到村居任职,建立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20多支,不断充实做好群众工作的服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