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类乌齐自然保护区 西藏马鹿种群数量增至8000多只

2016-01-14 09:3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150多年前,科学家到我区考察时,首次在这里发现了马鹿家庭中非常特殊的一员——西藏马 鹿,同时也是我区特有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西藏马鹿排在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唇鹿之前,学名叫“马鹿西藏亚种”,又叫锡金红 鹿。数据显示:1997年,我区桑日县保护区内包括马鹿和白唇鹿在内,共有2000只左右,如今这个数量早就被刷新了。

与人畜生活环境重叠

却不受人为干涉影响

很多人也许只是听过西藏马鹿,却没有亲眼见到过。在西藏传说中,西藏马鹿是山神的坐骑,生活的区域海拔较高,它们喜欢蓝天白云之下的极为美丽干净之地,所以被称为“神秘的生物”。那么,西藏马鹿究竟有着怎样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呢?

从 昌都市林业局提供的近距离拍摄的西藏马鹿的照片来看,雌性西藏马鹿没有鹿角,而雄性西藏马鹿有角,通体呈赤褐色。据悉,雄性西藏马鹿的角一般分为6叉,最 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以奔跑和游泳为特长的它们有迁徙习性,冬、春季节时它们主要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丛、高寒草甸以及森林 草甸交界处活动,以高山柳、小叶杜鹃、金腊梅等灌丛的嫩枝、嫩叶以及高寒草甸草、野果为食。

“西藏马鹿过着群居生活,活动范围基本为山地。这是因为它们要躲避天敌。它们逐水草而居,跟着食物而迁徙,虽然与人类和牲畜生活环境是重叠的,但是却不会受到人为打扰,这也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昌都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民禁猎

设立国家级保护区

为 恢复西藏马鹿种群数量,我区在昌都市设立了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了解,为保护西藏马鹿,相关部门采取了以自然繁育为主的保育繁育措施。“西藏马 鹿数量增加,主要还是依靠它们自然繁育,不去人为干涉,只有在它们受到威胁时才会采取人为保护措施,如保护、救助受伤或者幼小的马鹿。”昌都市林业局相关 负责人说,除此之外,在其他有西藏马鹿的地方,由当地群众自发保护。

据 悉,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以后,我区进入全民禁猎阶段。至此以后,西藏猎捕野生动物的事件大大减少了,西藏马鹿种群数量自然也就恢复明显。同 时,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及保护设施不断得以完善,给西藏马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地。另外,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们对野生动物特别是西藏马鹿的保护 意识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保护效率。

种群数量恢复明显

目前已达8000多只

据 了解,1995年,西藏马鹿仅分布在山南的桑日、错那、洛扎、隆子县等地,数量为300只左右。如今,西藏马鹿在我区昌都一带也有分布,且如今数量已增加 到了8000多只。记者从昌都市林业局了解到,西藏马鹿在昌都市11县(区)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于类乌齐县长毛岭、卡玛多、类乌齐和岗色等四个乡 镇。“目前,类乌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西藏马鹿数量达到了8000多只,较设立保护区时增加了60%。”昌都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