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昌都春光明媚,山花烂漫。恰逢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绽放。
在洛隆县马利镇,处处呈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人们出去买菜,总是问一下邻居需不需要捎点什么;晒太阳时,总是帮忙看院子里玩耍的邻居小孩;上班时还顺便把邻居家的小孩送到学校门口……这些已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常习惯。
马利镇,地处怒江流域北岸和303省道主干线,距县城65公里,距昌都260公里。全镇总面积820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总人口623户4880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7%,汉族和其他民主占1.3%,是一个以藏族群众为主的聚集镇。
近年来,马利镇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马利”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讲团结、讲奉献,讲公平、扬正气,重稳定、促和谐,全镇上下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千方百计保稳定的浓厚氛围。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增进各民族之间友谊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优美的旋律从远处传来,这里是,马利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点。多年来,马利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全镇各族干部群众亲如一家,视如兄弟姐妹。工作上互相关心,生活上互相照顾,政治上互相学习进步。特别是拉萨“3·14”事件以来,马利镇在第一时间组织“3·14”事件真相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学习传达中央和区党委对“3·14”事件始末经过和达赖分裂主义集团“四顶帽子”的定性,采取进村入户、个别专谈、集体讨论、深入揭批等方式,开展了面对面宣传教育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文明进步不动摇。
同时,镇党委、村党支部级积组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六个好”和“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马利”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提高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协作意识,在全镇掀起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新高潮。
开展双语学习活动
增进各民族之间沟通
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西藏乃至马利镇是一个以藏族群众为主的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比例占人口总数的98%以上,在这里工作的各族干部职工不仅要懂汉语,同时也要懂藏语,为此,根据县委对“双语”学习活动的要求,马利镇制定了《马利镇“双语”学习实施意见及计划》,同时做到了镇党委、政府领导首先带头学双语、带头讲双语,并在镇机关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子”、“每周一语”及机关集中学习与干部自学相结合的双语学习模式。通过活动的开展,机关干部职工的双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汉族同志学习藏语的劲头十足,在进村入户活动中,机关干部能用藏语与群众交流的越来越多,藏族同志汉语表达能力越来越流畅。“双语”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交流更进一步,同时也增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的了解,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
开展“零”距离面对面活动
加强各民族之间互信
在这里,许多群众发自内心说,“藏汉团结尤如茶和盐巴,几千年来源远流长、血浓于水,新马利镇是历史见证。现今,各民族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南宫28感到很祥和、很幸福!”。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每年的3月份都会及时组织开展“3·14”揭批活动,对“3·14”事件真相的始末经过进行披露,深刻揭露“三股势力”及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的黑幕。积极引导教育镇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双联户”户长以正面宣传为导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发挥双联户、维稳自愿先锋队员、妇女维稳自愿先锋队员、维稳治安联防员作用,密切关注、防范任何意图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不法行为。同时,积极组织“三老人院”、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参加开展“新旧西藏对比” 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并召开讨论会、座谈会,深入开展“零”距离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各族人民群众建设西藏、发展西藏取得的成绩,以全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鲜活事实来教育感化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和维护“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工作原则和要求,使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对达赖分裂主义集团种种罪行和西方敌对势力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牢固树立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共创各民族大发展
为了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加强与各族人民群众的民族团结与交流,马利镇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按照“一管四联三结”、“一对一一帮一”、“备齐镰刀解困收割”和“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积极投入帮困扶济困、健全基层组和惠民生活动中来,4年来,组织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帮助群众收割小麦170余亩,上报并解决短平快项目400余个,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为全镇5个村解决了影响长远、覆盖全面、带动后劲、见效最快的项目。成立劳务运输协会,将全镇47辆大车和35台拖拉机组织集中起来,指定文化程度高、组织能力强、管理经验好的人员负责车辆和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运输收入2807万元;同时在5个村集中安排147名青年采取以工代培、以工代训的方式参与施工建设,累计实现收入170余万元;发挥家玉桥地域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夏玉村集中组织39户群众开展蔬菜种植和庭院林果种植,累计实现收入28万元,户均增收近7000,组织村民、党员、干部等为考入内地西藏班贫困学生捐款3.4万元,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送温暖、暖民心,争取到320套卫星电视接收器,发放给边远贫困群众,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农村文化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农牧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增收步伐明显加快,村(居)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南宫28只有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团结之魂、固团结之基、聚团结之力、成团结之事,方能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