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 推动创业 加强培训
八宿县抓实就业拔“穷根”
本报记者郝鹏举报道 今年以来,八宿县按照“发展产业增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技能为重点,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增收为突破口,科学谋划,搭建贫困待训人员实名制管理平台,多方整合资源,采取军旅式、企业订单式、定向式等培训措施,突出抓好劳务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人脱贫一户。
公益援助稳就业
八宿县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全县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为基础,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对登记建档的贫困户逐一排查,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体的人员结构和就业创业需求,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结合每年开展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为扶贫对象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扶贫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通过村组宣传栏、新媒体、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扶贫对象与企业取得联系,实现就业援助的常态化。
抓好公益性岗位的适度开发和规范管理,针对贫困劳动力中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的困难人员,重点开发一批保洁、保安、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促进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技能培训促就业
八宿县开展建筑实用技能“军旅式+企业带包”培训。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的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门技术,实现以实践代训,以技能促就业保增收。5月初,八宿县14个乡镇140名农牧民群众与10个施工造价500万元以上的建筑企业签订了农牧民建筑施工实用技能培训合同,解决就业岗位140个,并在培训期间给予每人每天100元劳务费。
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岗前“军旅式+定向式”培训。借邦达机场二跑道改扩建之机,对参与运输的197名驾驶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
开展农林实用技术培训。积极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沟通衔接,在八宿县吉达乡挂牌成立专家服务点,4月上旬实地培训农牧业及果林实用技术28人,带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另外,将于今年内在八宿县设立专家服务站,积极为群众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培训和指导。
开展水电实用技能培训。联合县电力公司对全县14个乡镇推荐的140名农牧民群众进行水电实用技术培训,使群众进一步掌握用电规范。
据了解,今年八宿县计划完成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1111人。截至目前,共有458人参加了各类实用技术与就业培训5期,参训人员均取得职业资格证,共解决就业230人,其中帮扶贫困户转移就业28人。
发展产业扩就业
八宿县依托县域优势产业,积极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有针对性地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今年5月,八宿县荞麦加工厂迁入县产业园区正式运营后,解决了附近乡镇20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月工资4300余元。位于县产业园区的民族服装加工厂,有6名员工是残疾人,每人每日工资最低60元、最高90元,并且包吃包住。
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就业。根据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就业效率高的特点,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就近免费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旅游服务业上岗基本技能。
今年4月中旬,相关部门联合八宿县怒江云大酒店,对应聘的农牧民群众开展酒店管理服务技能培训,解决就业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