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16:03 来源:今日昌都报 点击:0
民族手工艺架起“致富桥”
本报江达电(通讯员王艺融)江达县岩比乡位于金沙江畔,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浓厚民族气息的地方。该乡民族手工艺产业起步较早、工艺精湛、品种繁多,深受群众喜爱,但由于受传统落后的生产及经营方式影响,发展滞后、收益不高。为此,岩比乡党委坚持“帮扶脱贫”的工作思路,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科学引领,推动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党组织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乡党委以“发展壮大民族手工艺”为目标,成立了岩比乡金沙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为调动群众参加合作社积极性,乡党委班子成员联合岩比、德巴驻村工作队多次深入群众家中做思想工作,并签订《江达县岩比乡民族手工艺加工项目精准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协议》,先后吸收80余名农牧民群众加入合作社,切实转变了群众的发展意识和理念。此外,通过向上级党委争取专项资金170万元,组织群众自筹资金10万元,该乡于2015年11月建成了岩比乡民族手工艺加工厂并配齐了相关生产原料及加工设备。
创新型模式扬起“致富远航”之帆。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岩比乡金沙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党小组+致富能手”的经营管理模式,成立了岩比乡民族手工艺党支部和岩比村、德巴村2个合作社党小组,吸收致富能手5名。在党组织领导下,合作社建立了“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了组织生活科学、规范的目标。同时,乡党委大力探索“双培”计划,即将技艺精湛的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合作社里有能力、有威望、有潜力的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找到了合适人员,促进了民族手工艺产业长远发展,也为村级组织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动力”。
致富的故事如同“雨后春笋”涌现。据了解,岩比乡金沙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共计生产特色民族产品100余件,完成销售额120余万元,实现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极大地鼓舞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目前,乡党委组织群众到拉萨市、昌都市及四川成都、德格等地方务工培训达440余人次,合作社党支部组织群众开展致富技能培训3期,参训人员达130余人。通过培训,岩比村里的5户贫困户学会了制作工艺,自家干起了小作坊。对无法参与手工艺制作的4户“五保户”,合作社通过向其支助现金及物资等形式,其中3户搞起畜牧养殖,1户开起了小商铺。我绝对不会让大家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掉队”,这是岩比乡民族手工艺党支部书记其珠向群众们作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