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县创新工作机制 驻村基础不断夯实
2016-10-11 15:39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自第五批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丁青县严格按照区党委、市委关于第五批驻村工作的系列决策和部署要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深入动员、精心组织,强化保障、全力推动,做到驻村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围绕七项任务,把握好驻村工作定位,使得强基惠民活动深入开展。
丁青县现辖13个乡(镇)、6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其中42个大村、22个小村。县委的高度重视,严格选派标准,共派驻驻村工作队64个260人(其中自治区派驻10个工作队40人,昌都市选派7个工作队14人,县、乡选派47个工作队202人,65名选派村支书列为驻村队员),各驻村工作队队长均由乡科级以上干部担任。
一是优化工作导向。县委高度重视强基惠民活动,按照“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投、物往基层流”的工作原则,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到“三有”(有部署会、有推进会、有总结会),在市动员大会召开后,第一时间召开全县第五批驻村工作动员大会,全面总结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列出清单认真分析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安排部署日常工作、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乡医疗、维护稳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等领域工作。加强岗前教育培训力度,整理收集强基惠民活动相关政策资料,汇编培训学习资料,设计制作驻村工作画册,全面对驻村干部及乡镇强基办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建立工作微信群,充分利用工作群平台,适时进行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和答疑解惑,切实增强全县驻村干部的干事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全面做好第五批驻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
二是优化工作规范。县、乡两级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巡回检查组和办公室,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保障机制。对全县强基惠民驻村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根据强基惠民阶段任务和我县实际情况,详细制定了《各驻村(居)工作队工作清单评分表》、《巡回检查清单》,对检查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登记,并采取定期回访、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其中,协雄乡强基办、丁青镇强基办在对本辖区各驻村工作队进行督导检查后,对存在的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在全乡范围内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了详细通报,在全县范围内达到了较好的管理和警示作用。同时,丁青县采取“持证上岗”的方式,于全市范围内率先统一规范制作了丁青县县、乡镇强基办工作人员工作证和驻村队员工作证,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日常开展。县强基办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规范为民办实事经费使用流程管理办法》、《丁青县驻村工作队工作任务落实管理暂行办法》、《乡镇强基办管理办法》、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与管理办法,对日常工作清单、走访群众情况记录、任务开展工作台账、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台账、派驻单位开展工作台账、工程项目建议书、项目计划表、项目验收单以及“四议两公开一指导”等80余项日常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规范制作了电话、微信通知记录本、请销假登记表、考勤表以及各类工作台账,64个村(居)基本情况制作上墙,方便查询。对全县各乡(镇)强基办、各驻村工作队的任务落实、工作开展、人员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并作为年末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三是优化驻村管理。在驻村干部管理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规范驻村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请销假、值班备勤、工作例会、信息报送、三会一课、驻村工作述职等规章制度,并在各乡(镇)显著位置对驻村干部每月考勤情况进行集中公示,让广大农牧民群众都参与到对驻村干部的监督中来。并实行县乡流动红旗竞争制。同时,结合《丁青县村(居)干部绩效考核奖惩管理办法(试行)》、《丁青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丁青县驻村(居)工作队员请销假管理办法》、《驻村干部行为规范(试行)》和《强基办工作人员“十要十不要”》、《丁青县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乡(镇)强基办管理办法》与《丁青县驻村干部半年考核表》。用制度规范和约束驻村干部日常行为和工作作风,采取年终考核、平时考核相结合,量化考核、细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将驻村工作成效作为年终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同时,全面树立“干部在一线培养、干部在基层历炼、干部在一线选拔”的选人用人导向,对驻村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力,群众反映较差的严肃问责,由纪委检查机关、组织部门适时进行诫勉谈话,并作出个别调整,有效提升了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