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历史 学英模 献爱心 明使命
重庆援藏工作队开展党性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记者郝鹏举 通讯员何治江报道 近日,为了让援藏工作“不松懈、不自满、不减力”,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工作队开展了“知历史、学英模、献爱心、明使命”党性教育主题活动,将援藏工作引入新阶段,为接续用力注入新动力。
知历史,始终与昌都这片大地在一起。12月10日上午,86名重庆援藏干部来到昌都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解说员的讲解中,大家全面直观地感受了三江史话、三江文明、朝代足迹、昌都解放与和平发展、茶马文化、绘画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蕴含的历史文化,为康巴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三江流域的无限神韵所震撼折服、所吸引打动。
“以前只知道昌都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区域,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总觉得这里的文化历史与内地相比没有多少精彩的地方,直到今天,看了这样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物,发现原来康巴文化和三江流域文化是如此的迷人,这片土地是这么的神奇和富有内涵,这里的人民是如此的勤劳、智慧和勇敢。”这是大家的共识。通过参观博物馆,援藏干部更加了解了昌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增进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树立起热爱这片土地、扎根这片土地、奉献这片土地的为民情怀。
学英模,不同的时代书写同样的辉煌。怀着对茶马重镇、三江流域璀璨文化的无限眷恋与感叹,从历史转回现实,援藏干部走进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旧址,参观办公楼、礼堂、将军楼,看着珍贵的展品、满载记忆的照片,回忆着十八军将士进藏的一幕幕场景,50多年前的光辉历程和艰苦卓绝的岁月历历在目。
缅怀过去才能更加珍惜现在。旧物与新品、陈设与指引、实物与解说,诠释了昌都作为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地的历史进程。大家被十八军精神震撼鼓舞,纷纷表示,十八军进藏和南宫28今天援藏是一脉相承的,虽然时代不一样、责任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西藏的美好明天,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既然选择了援藏,吃苦是必然的,南宫28要让吃苦变得有意义,要始终向英模看齐,在不同的时代书写出同样的辉煌。
献爱心,渝昌友谊的薪火永远传递。走进昌都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援藏干部开展了献爱心捐赠活动,在寒冷的冬日里,为150多名孩子带来了融融暖意。孩子们拿着一件件崭新的羽绒服,爱不释手,欢快的笑了起来。
同时,医疗团队开展义务巡诊,为每个小孩进行常规体检。从小失去父母又患上白内障的6岁大儿童麦日朗在医疗团队的关心帮助下,在重庆作了白内障手术,现已完全治愈。
临行前,援藏工作队将慰问金赠送给孤儿院,用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学习有进步,健康成长。
明使命,任重道远不负组织不负青春。重庆援藏工作队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上,传达学习了自治区援藏工作第一次领队会议精神,总结了本年度援藏工作,医疗组团、教育组团代表作了交流发言。重庆市援藏工作队副领队蔡家林用“不容易、不平凡、不完美、不困难”对半年来重庆的援藏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用“使根基扎稳、使身体平稳、使性情沉稳、使家庭安稳”对三年援藏生活提出了意见建议,并对每位援友寄予了真诚的祝福:“援藏工作既是苦干,也是苦熬;人生如粥,人生如药,人生如汤,滋味必须在悠悠岁月中才能熬得出来;希望大家通过这三年的煎熬,能够熬出韵味、熬出精彩!”
重庆市援藏工作队领队黎勇对半年来的援藏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援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援藏干部无论来自哪个单位、现在什么岗位、援藏多长时间,都要强化重庆援藏人这个意识,维护重庆援藏人的良好形象;要树立为民务实奉献的理念,为昌都稳定发展作贡献;要弘扬团结协作奋进的精神,争做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援藏好干部、好人才;要以一抓到底的作风,见项目、见资金、见成效,真正做到建功高原、不负组织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