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百姓冷暖系心间 ——2016年我市民政工作综述

2017-02-03 07:5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百姓冷暖系心间

——2016年我市民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郝鹏举

 

 
    购置生活物资、配送棉衣棉被、救助流浪人员、发放困难补贴……春节临近,昌都市民政工作者仍奋战在一线,用实际行动向困难群众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老有所养、孤有所依、病有所医,困难群众有了救命钱,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2016年,昌都市民政工作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立足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将民政的温暖送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奏响了一曲保障民生、服务民众的和谐乐章。
 
城乡低保润民心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过去一年,昌都市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筑牢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道防护线。
    2016年落实民政资金共计38190.99万元,其中落实城乡低保资金15929.23万元,受益群众32279户90181人;落实城市低保资金4338万元,受益群众2911户5903人;落实农村低保资金11591.23万元,受益群众29368户84278人;落实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434.46万元,受益群众5136人。
    多次在开展了城乡低保大清理整顿专项活动,实现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模式。
 
救助服务顺民心
 
    采取以发放现金为主,实物为辅的救助方式,2016年,全市共落实自然灾害救助资金4240万元,落实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330万元,救助9831人,落实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511.2万元。
    在丁青5.11地震发生后,民政部门快速反应,迅速协调商务、粮食、交通和驻昌各部队,及时组织实施救灾物资调运工作,同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进行救灾款物捐赠,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
    2016年,民政部门还对各乡(镇)农村低保调整工作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了工作透明度,杜绝了平均分配低保金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全市共清退农村低保对象8509户19585人。
    认真落实了自治区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的政策,有效保障了低保、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从2016年1月1日起,城镇低保标准由590元/人/月提高到640元/人/月;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350元/人/年调整到2550元/人/年。
 
社会事务贴民心
 
    2016年,市第一儿童福利院所有教学、义务人员全部配置到位,十一县(区)五保集中供养项目绿化、硬化等附属工程已全部完成,第二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老年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已开工建设……一个个基础设施的建成,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实施,让全市弱势群体有更多幸福保障。
    去年,有序推进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基本完成138个乡(镇)地名普查工作;婚姻登记得到规范,农牧区群众的婚姻登记率较2015年年提高12%;稳妥推进扩乡增村工作,相关资料数据已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落实了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政策,抓好了《老年优待证》、《寿星证》的发放工作,同时,完善了老年人口电子档案。
    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方式逐步日趋丰富。
    同时,以践行“两学一做”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工作为抓手,将活动与履行本职工作和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相结合,做到了开展活动和民政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切实做好了社会保障兜底工作,对社会保障兜底数据进行复核。
    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造福民众。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利益,无疑就是筑牢了社会和谐的基石。昌都民政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的核心理念,为广大民众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