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六字诀”破解农牧民党员学习难
——察雅县设立“两学一做”指导员提升农牧民党员素质
为切实发挥农牧民党员带领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牧区社会稳定,坚定农牧民群众“跟党走、感党恩、听党话”的决心。察雅县制定了《在乡镇设立农牧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员的意见》,通过念好“六字诀”,大力提高农牧民党员综合素 质,破解农牧民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学习难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党员意识。
深入开展调研,在找准问题上求“实”。察雅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办公室会同县委组织部,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广泛了解当前农牧民党员的现状。
一是党员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老、文化程度偏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二是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衰退,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弱,忘记了自己作为党员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意识,甚至把自己等同普通群众,等待组织和他人来帮助自己,丧失了自力更生、主动作为的自觉意识,更谈不上帮助其他群众。有的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党员义务,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
三是组织观念不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党性观念薄弱,混同于一般群众。自我约束力较差,政治纪律性不高,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有的甚至不能积极缴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乡、村发展漠不关心。
四是缺乏致富本领。安于现状,固守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缺乏竞争意识,无所作为,不能帮助群众致富,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找准问题后,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办公室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定位,结合实际制定选派指导员方案。
明确指导职责,在推选过程上求“精”。
一是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办公室通过下指标的方式,要求各乡镇设立农牧民党员指导员3名、寺庙管委会设立指导员1名、驻村工作队设立指导员2名。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办公室和乡镇对指导员进行“两学一做”专题培训,确保指导员明确工作目标,掌握工作方法,在开展工作前自身先硬起来。
二是在推选指导员工作中,通过农牧民党员群众投票的方式,从中选出藏汉“双语”水平较高、政治理论功底较扎实、党性意识强、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农牧民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员。活动中,各乡镇设立指导员45名、寺庙78名、驻村工作队278名,401名指导员指导农牧民党员2257名。
注重学习成效,在学习内容上求“广”。针对农牧民党员集中参加学习少、学习资料少等实际情况,
一是紧抓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让农牧民党员从根本上搞清楚党律党规、党员的权利义务,引导农牧民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宗旨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坚持把学习教育和农牧民党员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按照农牧民党员所从事的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将其分为农产品种养殖户、个体商户、农民工、民族手工艺从业人员、村医等不同类别,以集中学习为主要方式,以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抓住虫草采挖点劳动力比较集中、较好召集这一特点,对13个乡(镇)虫草采挖点农牧民党员群众进行“四讲四爱”、“两学一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民参保、社会保险、转移就业、环境保护及虫草采挖垃圾回收等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农牧民党员的政策理论、文化水平和党员素质。
运用双语指导,在学习方式求“活”。
一是针对农牧民党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在准备学习材料时,通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死板为生动,少一些晦涩的术语,多一些直观的举例,在指导过程中尽量与农牧民党员多做互动,避免部分农牧民党员由于看不懂、听不懂出现消极厌学的情绪,让每个农牧民党员都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并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二是根据农牧民党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依托“三会一课”和党的组织生活等制度,围绕学习教育这一主线,及时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学习和座谈交流,通过宣传栏、支部会议等形式,将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真正下沉到农牧民党员群众当中。同时,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戴党徽、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让农牧民党员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让学习教育有成效,使农牧民党员树立看齐意识和学习意识。
三是在指导学习过程中,指导员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指导职责,向农牧民党员指导学习《党章》、党规等系列党内法规知识。同时运用“指导+资料”的方式,下发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八届九次全委会会、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委会精神和有关涉农、惠民、医疗、教育等切合农牧民党员看得见、用得上、有作用的“藏汉”双语学习资料,进一步解决“从何学、不会学、学不会”的问题。活动中,向农牧民党员发放学习资料2万余份,组织指导农牧民党员群众学习512场次2万余人次。
落实帮扶力度,在服务质量上求“新”。
一是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驻村工作队安排及组织所联系的农牧民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辅导,带领农牧民党员共同致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各指导员及时了解农牧民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群众、一管四联三结等活动,对困难党员及时予以帮助,尽量帮助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帮助排忧解难,增强农牧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以“脱贫致富鼓励人心、排忧解难奉献爱心、勤政廉政取信于民”为主要内容,建立指导员帮困联系点。县公安局办公室两名民警结合扶贫工作,带着生活物资,深入县烟多镇雪东村阿旺格列家进行走访送慰问金,在慰问过程中,民警对阿旺格列嘘寒问暖,让他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告诉民警,对其尽力的进行帮助,以后会经常来看望他。民警坚定信念,决心将扶贫工作以永久性、持久性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彻底的帮助帮扶对象脱贫,让帮扶对象真正的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有保障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成立农牧民指导员,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党员自信自律自身硬、敢闯敢试敢担当、会干苦干带头干,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为打造“昌都后花园”打实坚强基础。
重视宣传引导,在学习时间上求“常”。 要求各乡镇党委、寺庙管委会党组织、村(社区)党支部制作农牧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员宣传栏,并将指导员职责充实到宣传栏中。并不定期通过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农牧民党员发送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党的知识“小短信”,努力使农牧民党员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不断提升农牧民党员爱党兴党崇党的自觉性。特别是在村(居)“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中,各指导员认真讲解换届程序、规则等,引导农牧民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章程,在换届中起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