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鱼游深处 带动一汪活水 ——八宿县各驻村工作队奏响“三部曲”

2017-09-05 15:10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八宿县第六批驻村工作队自入驻以来,坚定履行驻村“七项任务”,以建设基层坚强战斗堡垒为突破口,以自身行动树立标杆模范,从思想上、行动上带动工作队成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农牧民党员、农牧民群众一心一意求进步、聚精会神谋发展,谱写出一篇动人的“三部曲”。
党员动起来
    建强基层组织,思想政治与为民办实事是火车两轨,缺一不可。八宿县各驻村工作队在县委的指示下,坚持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打牢建强基层组织的思想政治基础。一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指导,组织全村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以来重要会议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等党。二是在工作队的带领、协调下,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以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话语,通过“对比新旧西藏、建设今明家乡”的方式,坚持开展好“四讲四爱”每一节宣讲教育。截止目前,全县第六批驻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学习660余次,“四讲四爱”宣讲教育1000余次。
    各驻村工作队党员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自身才能,通过为民办实事来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有的村对外交通不便,村里小孩上学难问题严峻,驻村工作队成员就组织筹办学业辅导班,由工作队对小孩授课。如林卡乡卡龙村丹丹(布珠)是该村的一个十三岁贰级残疾小孩,因残疾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样上学,但她渴望学习,卡龙村工作队成员就主动当她老师,从基础的汉语拼音教起,给她传授知识。卡瓦白庆乡拉巴村工作队考虑到本村的5名儿童没有学校接受学前教育,于4月初协调该乡其他工作队里的几位教师,制定排班轮流上课制度,开设汉语拼音、藏文、算术等课程,初步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学龄前儿童就学问题,受到村民们热烈欢迎。
群众聚过来
    做好基层的事,必须要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八宿县各驻村工作队扛起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大旗,将农牧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周围。
    为进一步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局面,确保矛盾纠纷不升级、不上交,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定团结的生活生产环境,在村民日常生活中、虫草采挖前后、重点时段期间,各工作队带头发挥一线“调查员”“调解员”“救火员”作用。一是做细摸底排查,掌握村情动态,工作队一入驻就在村“两委”的协助下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时刻关注村里大事小事,做到村民间相互关系脉络网了然于胸。二是重点时段严格落实巡逻、值班制度,虫草采挖期间工作队党员带头进驻采挖点。三是凡是发生邻里纠纷,工作队第一时间前往调解。四是在汛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各项防汛防灾措施,在河水上涨、暴雨连下时,提前做好疏散应急准备,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止目前,第六批工作队排查矛盾86起,调解邻里纠纷26起,防汛应急疏散4次,全县各村没有一起发生恶心事件,没有出现人员因汛伤亡,没有出现重大财产损失事件,保证了农牧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始终是关系着全村老少的一项大事。八宿县地质复杂、山高岭险,很多村交通不便,颠簸不平的土路是连接村里村外的唯一道路。为确保村民安全出行,保障道路畅通,各驻村工作队在道路维修、抢险、保养工作中争当排头兵,次次冲在第一线。一是注重道路日常养护,夏里乡北查村工作队组织村“两委”干部和群众20余人,对该村道路危险段进行养护,清理塌方、碎石,平整路面,加宽较窄处路面,加固易滑边坡,经过一天的劳动,该路段路况有了明显改善,摩托车行驶速度大大提高。二是做好道路紧急抢修,雨季强降雨增多,道路塌方较多。如吉达乡拉然村东巴村民小组路段处堆积大量泥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和道路通畅。拉然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进行道路抢修。有的群众自发地从家里拿来锄头、铁锹,同党员干部一起劳动。修路、养路是一项紧密连接干群的集体活动。截止目前,八宿县各驻村工作队养护、抢修道路98次,路长共65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出行险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发展搞上来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南宫28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八宿县各驻村工作队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搞项目、做产业,带动农牧民群众走上致富增收之路。吉达乡仲沙村、拉根乡绕巴村工作队利用轮休时间,从内地带回鸭、鹅等家畜试养,成功后即带领群众规模化养殖致富;为构建美丽乡村,打造“阿日民俗”生态村奠定良好基础,然乌镇阿日村驻村工作队做好集体用地规划工作,经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决定对被私自占有的村集体用地进行征收;白玛镇珠巴村驻村工作队通过积极协调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为未就业人员“牵线搭桥”,将村里的贫困残疾人介绍到八宿县民族工艺服装加工厂工作,并手把手教他们使用缝纫机,帮助他们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