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县:“五新”模式增强农牧区发展后劲
2017-12-18 09:46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本报芒康电(芒宣)近一年来,芒康县各驻村(居)工作队创新推广“支部+协会+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和“五新”模式,既“输血”又“造血”,增强了农牧区发展后劲。截至11月底,该县第六批驻村(居)工作队帮助村(居)谋思路、出点子524条,培育致富产业92个,促进集体经济年增长预计6530余万元。
深挖优势,形成地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依托企业对山林、水面、矿产、林下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实行“村企共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与芒康县木许乡、纳西民族乡、曲孜卡乡各驻村工作队葡萄种植协会合作,采取“支部+协会+农户+企业”发展模式,发展葡萄酒产业。目前,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0000余亩,年产量可达4900吨以上,带动葡萄种植户1815户,12209人,人均年增收4390元,户均年增收2.68万元;索多西乡各驻村工作队通过发展特色辣椒种植,种植面积1500余亩,656户农民参与,年收入1665余万元,户均年增收2.5万元。
合理利用,形成剩余劳动力资源使用新模式。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帮助贷款、人员培训、项目争取等,鼓励村级组织以村为团体组建各类农牧民施工队、农牧民运输队、开办砂石厂等。10个驻村工作队已协助村“两委”开办砂石厂;木许乡强基办组织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并有序组织150余名群众到丁青县、四川德格、贡觉县等地务工;如美镇卡均村驻村工作队依托巴达熙坤矿业开发建设,成立农牧民施工队,并在全村209户中集资,购买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投入到巴达矿山的开发中,带动卡均村经济发展。
优化资源,形成农牧区闲置土地运营新模式。鼓励各村(居)充分开发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嘎托镇普拉村、巴拉村工作队利用闲置地人工种植饲草料4026亩,惠及439户3614人,人均年收入4190余元;木许乡木许村、阿东村工作队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闲置用地,再种植核桃541亩,总种植面积达到1682亩;挂果后,预计年利润2100余万元,惠及当地群众354户,户均年增收5.9万余元;如美镇竹卡村工作队将公路沿线商品房出租给个体工商户从事零售、住宿、餐饮业等行业,带动周边群众15户,412人就业,户均年收入28万元,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
依托政策,形成对口项目服务整体投入新模式。纳西乡纳西村、上盐井村、加达村工作队立足实际,成立民俗旅游协会,全力打造“农家乐+天主教堂+佳佳面+千年盐田”特色旅游风景线,打造成为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典范;曲孜卡乡达许村工作队集中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各温泉酒店以及周边餐饮、零售等行业50余家个体工商户,共解决周边农牧民群众就业310余人,人均年增收3.5万元;曲登乡登巴村工作队打造觉巴山下农家乐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预计可达到30余万元。
建设平台,形成资源综合深加工发展新模式。索多西乡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出“六个统一”辣椒产业发展路子,与芒康县绿野食品有限公司和四川省巴塘县醋辣椒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统一培育辣椒种苗、统一标准收购辣椒原料、统一加工工艺流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80%由芒康县绿野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统一销售,20%送往四川省巴塘县醋辣椒公司加工成醋辣椒进行销售。在质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最后达到规模化生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