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县开展“非遗”普查挖掘工作
2018-03-15 14:39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近日,我县组织专人深入纳西、曲孜卡、木许、徐中、曲登、如美等乡(镇)全方位、大面积开展“非遗”普查挖掘工作。此次“非遗”普查挖掘除了对原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非遗等项目10项资料进行完善补充外,还将对木许郭庄、纳西纳帕节、曲孜卡绘画、徐中法器鼓制作技艺、曲登皮革制作技艺、曲登藏刀、索多西菩提制作技艺、如美酒曲制作技艺、宗西乡经文石刻手工雕刻制作技艺等9项新增“非遗”项目及芒康女性文化、山水文化、民风民俗、谚语、婚庆致辞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了解其传承保护特点、价值、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让“非遗”项目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我县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保护了本土文化、提升了其影响力,一是把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结合起来,着力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特别是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成功举办了五届茶马古道旅游文化艺术节,让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的挖掘、保护和发展。二是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广泛。近年来,我县民间艺术团不仅登上了康巴卫视藏历新年文艺晚会大舞台,还参加了首届滇川藏三省区“中国梦﹒梅里情”民族广场舞大赛、第九届毗邻地区康巴文化艺术节、吉林长春一汽集团“喜迎十九大”文艺汇演、那曲地区比如县第九届苏毗娜秀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舞蹈《热谐﹒弦鼓情缘》、《昂巴色布》等不仅展现了芒康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让更多的人认知了芒康。三是““非遗”真正活了起来。通过开展文化遗产普查、抓传承人队伍建设、开展抢救性保护文化遗产等工作,“非遗”得到有效的传承发展。近年来,走访调查民间艺人500余人次,发现非遗项目20余项。“纳帕节”、“假结婚节”等一些濒临灭绝习俗文化得到了有限的抢救保护。同时,弦子、三弦等“非遗”舞蹈不仅走进了学校课间操和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中,而且,盐井“加加面”等“非遗”制作技艺搬上了群众、游客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