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送”活动开展以来,昌都市强基办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领导关于《在全区干部驻村工作中开展“送健康、送文艺、送体育”活动》的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协同市教育局(体育局)、文化局、卫生局在全市1142个村(居)扎实开展“三送”活动,创新落实新时代干部驻村工作。
确保人人享有健康保障。树立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重点、以医生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依托免费基本药物,构建全民基本健康保障体系,完善健康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医生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免费享有基本医疗、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有效地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芒康县各村(居)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沟通协调,一起深入农牧区为农牧民群众免费检查身体。义诊现场,医务人员认真为群众免费看病、测血压、解答群众提出的健康咨询问题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达300人次。
江达县各村(居)驻村工作队联合县人民医院积极开展送医送药活动,通过走村入户,为群众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免费为患病群众进行诊治,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免费义诊130余人次,发放免费药品价值4000元,发放营养包120盒,发放避孕套40盒。
丁青县强基办、卫计委协调丁青县人民医院、藏医院、满金杰布藏医院在“3·28”、虫草采集季等节点,深入布塔、木塔、嘎塔等偏远乡村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为64个驻村(居)工作队购买并发放小药箱64个。开展免费义务巡诊3次,发放价值17000元的常用药,各类健康知识宣传资料1600余份,受益群众达3.45万余人。
边巴县组成由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带队,抽调县卫计委医疗扶贫专干和县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医师共7人组成健康扶贫医疗小队,完成11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128户14885人进行健康体检,共筛查出慢性病1074人、重大疾病33人、残疾人员18人。按照“三个一批”工作要求,实施慢病服务管理1074人,举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与医生签约仪式。
卡若区卫计委协同区人民医院和各村(居)驻村工作队扎实有序的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了参保率达到100%,产前检查覆盖率为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5%以上,做到无孕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死亡。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文化下乡(镇)、村(居)可以说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不仅可以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还可以繁荣农村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让基层群众切实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江达县各村(居)驻村工作队协同县文广局开展各类文艺活动,送去民间艺术团舞蹈、独唱、小品等节目,精挑细选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爱国影片给群众播放,分别放映了《红海行动》《金珠玛米》《两地突国》《战神》《血战小朱庄》《诱杀》《厉害了,我的国》等精彩的电影。电影放映员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累计播放爱国主义电影达6场次,观看人数达1200余人。
贡觉县各村(居)驻村工作队联合县委宣传部、民间艺术团在县大礼堂、东风广场、三岩片区开展各种活动,活动以晚会、宣讲等方式进行,共计6场,观看群众约3214人次;县委宣传部联合电影放映站开展了爱国电影进村(居)活动。
丁青县组织民间艺术团深入各村(居)开展“五下乡”“3·28”等文艺汇演慰问活动21场次,观众人数达1万余人,深入各乡镇、村(居)、虫草采集点开展电影放映活动120场次。在4·23世界读书日之际,结合实际,精心开展琼布读书会和世界读书日活动,吸引群众、学生、干部职工100余人参加。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旧中国,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就此,毛泽东主席早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为改变中华民族体质孱弱的状况而大声疾呼。从此,广大群众不再是被体育遗忘的对象,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解放初期延长了许多。
江达县各驻村(居)工作队协调县教育局(体育局)在“五·四”运动会期间组织群众开展小李飞镖、乒乓球托球跑、跳绳、螃蟹夹球、搬运雪岩泉、协力过河等14项趣味运动会。
芒康县各村(居)驻村工作队组织群众,举办民族传统马术节、抱石头、跳绳、拔河、排舞等比赛项目,参赛群众达2300余人,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0多场,其中大型文体活动13次。
丁青县教育(体育)局、县工会、团委、各村(居)驻村工作队等利用春节、藏历新年“3·28”“5·1”及“全民健身日”等节点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篮球、足球、乒兵球、拔河、赛跑、登山环城跑、跳舞、广播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趣味文体活动100余场次,发放各类科学健身知识宣传资料7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