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22:02 来源:昌都发布 点击:0
促进农牧业发展促增收。紧扣“三农”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引进优质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共发放奖励化肥367吨,兑现一次性种粮补贴10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52万元,牛羊出售补贴资金154.56万元;大力推动农牧业发展,有序推进6.6万亩耕地保护质量提升、1327头牦牛经济杂交、2000头黄牛改良任务。
深挖农牧产业潜力促增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找准芒康最有优势、最有特色、最有前景、最有影响的产业项目,积极实施“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集中打造“达美拥红酒”、“藏红甘露”、“索多西辣椒”、“藏秘1865”、“卡若香猪”、“阿旺绵羊”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就业4284人,实现效益资金376.75万元,落实分红3638.89万元。
扩大农牧民就业渠道促增收。实施“就业谋福”工程,统筹做好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库,摸清农牧民就业底数、富余劳动力底数,结合摸底实际情况,形成部门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农牧民“实体化”和“组织化”转移就业,着力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实现转移就业5392人,增收3488万元。主动对接协调,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工种与需求相结合、引导与意愿相结合,力争最大限度培训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人员,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技能。今年以来,开展9期培训,共培训511人,其中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建筑施工(订单式)培训100人。
鼓励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促增收。结合“项目建设年”,制定印发《政府投资项目带动农牧民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方案》,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在水电开发、交通道路等重点工程领域参工参建,并全力协调施工企业在运输、用工等方面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工参建。围绕“农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农牧区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两类模式,开展了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推动农牧民施工队建设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最大限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带动当地农牧区劳动力就业增收,帮助解决农牧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目前,通过“以工代赈”方式促进2280名农牧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收益资金496万余元。
严格落实惠民政策促增收。主动服务民生,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共安排各类岗位总人数22600人;及时兑现救助资金303.9万元,受益群众318户1530人;走访慰问城乡特定群体3052人,发放慰问金305.2万元;兑现特困人员生活补助资金405.39万元,受益群众379人;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11.09万元,受益群众2660人。
激发内生动力促增收。始终加大宣传力度,因户施策、因人指导,为贫困户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增收举措,让农牧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转变观念、改善心态,积极推进“懒人”治理工程,树立了一批懂感恩、勤致富、讲文明的先进典型和通报了一批不劳作、等靠要的反面典型,形成了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的浓厚氛围,有效消除“穷”和“懒”的恶性循环。截至目前,制作室外宣传栏118个,发放宣传单582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60000余人次,进一步激发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