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11:4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清晨,八廓街还氤氲着酥油茶的香气,拉萨市城关区丹杰林社区的网格员格桑卓嘎已挎着工作包穿行在巷陌之间。2025年3月,拉萨市以实施“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战略”为契机,通过深化“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在全市1187个网格中织就基层治理“精网细格”。这种将治理温度融入治理末梢的创新实践,正让“有事找网格员”成为雪域古城的民生新常态。
红色引擎激活治理末梢
在丹杰林社区,23名党员网格员胸前的党员徽章与红马甲交相辉映。这支占社区网格员总数65%的党员队伍,通过“四亮工程”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居民大院公示党员信息,在服务窗口设立先锋岗,在纠纷调解中佩戴党员徽章,在民生实事中践行承诺。丹杰林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通过建立“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已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网格100%覆盖。
这种“红色根系”的延伸在城关区催生出治理新景。当雄路12号院的太阳能路灯故障,网格党员多吉次旦连夜联系维修;宇拓路商户装修纠纷,党员调解队3小时内促成和解;就连孤寡老人次仁的藏历新年年货,都由网格党支部结对包办。“看见红马甲,心里就踏实。”商户扎西顿珠的话道出群众心声。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网格内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7%,较去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
甜茶馆里议出幸福民生
“甜茶馆里的悄悄话,藏着基层治理的大智慧。”走进丹杰林社区文明大院的“早茶议事亭”,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网格员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品着甜茶,在茶香氤氲中商议社区事务。这种将藏族传统社交场景创新转化为治理载体的做法,已成功化解邻里纠纷45起,收集民生建议112条。
这种“柔性治理”正在全市开花结果。堆龙德庆区推出“格桑花下午茶”妇女议事会,达孜区创设“转经道民情收集点”,墨竹工卡县打造“马背网格服务队”。数据显示,通过创新“茶桌议事”“院落恳谈”等20余种本土化协商形式,2024年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率提升至81%。
智慧网格提升服务精度
“叮!”凌晨1点,格桑卓嘎的手机弹出智能手环预警——网格内一位独居老人的心率异常。她立即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分钟后医护人员已上门检查。这种“物联网+网格”的守护,源于拉萨市推行的“智慧网格”工程。通过为特殊群体配发智能设备,网格员能实时掌握居民187项健康数据,2025年已成功预警并处置突发情况32起。
在八廓街立体化防控中心,大屏上跳动着全市网格的实时数据。3.6万个智能感知设备、5.7万路“雪亮工程”监控、23个部门的数据共享,构建起“一网统管”的数字治理体系。当系统显示某客栈消防通道堆放杂物,指令即刻派发至辖区网格员终端,2小时内就已完成整改。“过去靠铁脚板,现在有千里眼。”网格员边巴指着巡查终端笑着说。
这种“双网融合”模式正在释放治理效能。2024年至今,拉萨市网格员通过“拉萨网格”APP累计上报事件12.7万件,办结率达99.3%;“警网融合”机制让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8.6%;“网群联动”平台吸纳2.3万名志愿者参与治理,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全网联动”。
制度创新筑牢治理根基
在拉萨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新修订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正在转化为实践指南。这部全区首部网格治理地方性法规,明确将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完善培训、考核、晋升全链条机制。“现在年收入增加1.2万元,更有干劲了。”刚获评“金牌网格员”的达瓦卓玛说。
制度创新持续激发基层活力。林周县推行“网格员+双联户”协同机制,尼木县试点“积分制”管理,当雄县建立“牧区流动网格驿站”。拉萨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网格员装备升级和技能培训。正如拉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其美玉珍所说:“南宫28正以《条例》实施为契机,推动网格服务从‘物理覆盖’向‘化学反应’转变。”
暮色中的布达拉宫金顶生辉,丹杰林社区的网格员仍在逐户走访。那些穿梭在街巷的红马甲,恰似织就幸福拉萨的经纬线,将党的温暖和治理智慧,编织进每扇窗户、每处院落、每颗心灵。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种子,正在这片民族团结的沃土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