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历史古镇
硕般督镇
洛松益西

硕般督镇位于西藏洛隆县的西部,与洛隆县城相距26公里,海拔约3500米左右。这里两河交汇,四面环山,气候宜人,水力资源丰富,旱涝保收,历史上有粮仓的美名。
硕般督镇为康藏必经之道,是茶马古道上有名的历史古镇,1951年十八军进藏也是从这里前往拉萨的。从藏文字母上看,康定、昌都、硕般督,三个地名都含有相同的字母,而这个字母就是商品集散地或人群聚居地的意思。由此可见硕般督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与康定、昌都相媲美的比较繁荣的地方。作为茶马古道上重镇,这里是噶厦政府官员、清政府官员、商人或朝圣者到拉萨的必经之地和休闲之地。据考证,这里历史上很早就是藏汉混居的地方,常住人口有五六千人之多,是硕督宗所在地,宗本由噶厦政府下派,五年一换。宗辖的农牧民在这里交税,服乌拉差役的人多。元朝时期,这里就开设了粮店;清朝时期,这里建立了硕督府(比硕督宗级别还高)。这里还有建于公元1245年,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硕督寺(僧人约有400人)。由于汉族等外来人员多,人口流动大,这里商贾云集,内地、印度、拉萨的货都有,商品买卖十分发达,本地最大的几家商人都有自己的马帮,前往康定和拉萨穿梭,茶馆、酒肆均有,甚至赌博、卖笑的风月场所等也应运而生。
硕般督镇有较长的古城墙,现在遗迹仍然存在,每五公里设有驿站(现仍有遗迹),用烟雾作为信号,通知对方驿站来客人或者官员等。还有最近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朝汉墓群,现在保存的比较完整。笔者小时候看到古镇有汉族后裔居住的片区,藏语叫(佳喜巴)。这些汉族后裔建有家祠宗庙,每遇到红白喜事,藏汉群众去求神拜佛,抽签打卦。汉族后裔有固定的墓地,很早就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清明节扫墓,还要跳汉族舞蹈等自己的娱乐活动。该镇解放前最富有的人也是汉族血统的人,汉族和外地来安家落户的人较多。这里自古民族交往频繁、是民族大融合的地方,大家都非常安分守己,礼貌相待。解放后,更加相互尊重、扶贫帮困、遵纪守法,和谐相处,很少出现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也很少发生,多次被评为文明镇、先进镇。
如今,这个古镇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关怀下,焕发出新的生机。镇政府、小学、医院、信用社、邮电所、敬老院等公共事业单位一应俱全。还建有100千瓦的水电站,群众家家有打酥油茶的搅拌机、电视、影碟机,有些家庭还有电话、冰箱、摩托车、东风汽车等,时髦的年轻人还拥有手机、好易通等移动通讯工具。
随着茶马古道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的许多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正被人们不断发现和重新认识,勤劳团结的硕般督镇人民正在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南宫28相信这个古镇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