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西藏昌都地区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2014-03-12 09:46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在藏东大地采访,记者每到一处,所感受到的,是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场景;所听到的,是安居乐业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推动藏东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昌都地委、行署今年安排了22个新农村示范点项目。各个县的“胃口”更大,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全地区新农村示范点达到了40个,而且高标准完成了示范点的规划并着手开始实施,已投资2782. 2万元,全面启动了250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10月底可望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在“安居”方面,全地区将有1.2万户群众迁进安全、适用的新房。

  实现“安居”后的群众,如何更好地实现“乐业”?在新农村示范点卡若区如意乡达若村和加卡镇,记者找到了答案。

  达若村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采取“基层组织+协会+农户”的形式,成立了石材、石料经营协会。协会自去年成立以来,解决了全村55户、56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利润达到15万余元,每户增收3000多元。今年,达若村又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力争使 在加卡镇加卡村,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成立了奶牛养殖基地,组建了奶牛养殖协会,由协会向群众提供帮助和技术指导,目的在于培养越来越多的养殖能手、致富能手。在协会的帮助下,群众每养一头牛可增加收入近万元,目前基地已养殖了26头奶牛,生产的牛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基地准备再从内地引进100头奶牛,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达若村、加卡村的变化只是昌都地区众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缩影。在三江大地,无论记者走进哪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都能明显感受到,党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仅使村民们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而且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备,也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群众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责编:杰布)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