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好事实事暖民心 科学发展促和谐

2014-03-13 14:0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芒康县以“立足农民富,创建文明乡,建设新农村”为载体,狠抓“群众无小事,事事系民情”各项工作,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打好基础,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加强基础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增加动力,带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下半年即将完工的县城供水扩网工程和2008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工程及2009年扩大内需项目第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能有效解决县城8000余人饮水困难和农牧区1390户、11874人、62679头(只、匹)牲畜的饮水问题。已全面完工的装机容量2×125kw,概算批复总投资648.78万元的曲登电站,现开始运营发电,电网覆盖曲登村、麻中村、亚中村等6个自然村。总投资1850万元新建的朱巴龙乡35千伏变电站(1×1250kVA)工程,现已完成投资70%,2009年内完工发挥效益后,将解决竹巴龙乡政府及15个村(含自然村)678户的用电问题。

注重优化结构,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径。在进一步抓牢抓好农业这个基础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找准特色发展方向,不断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特色发展、特色增收。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注重基地建设,现已建有黑山羊养殖基地、纳西反季节蔬菜基地、索多西辣椒基地等,努力在“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上下好功夫。各乡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增收致富新经,朱巴龙乡在通过在“一产上水平”上打牢基础,在特色种植养殖上求突破,在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上实现新迈进;纳西乡努力发展“房前屋后”经济和藏猪藏鸡养殖及风情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芒康县在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着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培养一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一是加大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力度,全年共组织科技下乡23次,开展科普活动6次,科技培训18次,科技下乡196人次,发放农牧科技宣传资料(藏、汉)3500余份;播放科技录像带23场次,培训农牧民6285人。二是加大劳务输出这种“留学”方式,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同时向外地取经,转变观念,拓宽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共实现劳务输出人数达35000多人次,劳务创收6800余万元。三是“领头羊”模式带领群众增收,积极培养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并吸纳积极、先进、优秀的人员入党,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服务群众发展的动力。

抓好民生保障,为困难群体送温暖送亲情。立足加强建设以政府保障为主导,社会扶持为依托的多层次社会扶贫济困格局,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和谐富裕文明。一是对全县农牧区特困群众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将符合条件的进行登记造册,同时建立特困群众基本情况档案资料,现有15648267人纳入农村低保,各项低保资金已及时发放到位。二是在五保供养方面,全县共有512人,供养标准由原来每年的480元提高到1800元,进一步确保了五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三是在优抚、抚恤工作方面,不断加强对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并解决实际困难。2009年上半年发放现役军人优待金42800元,烈属优抚金107200元。四是按照人本理念,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下发的《实施细则》,仅2009年上半年发放临时救助金17702元。

深入基层调研,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各参学单位组织专人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和群众促膝而谈,认真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将群众困难记在本中、放在心上、解决群众困难落在实处,帮助群众理清思路,谋求发展,探索增收致富之路。并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帮扶、群众互助、困难群众自力更生来促进共同富裕。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共深入乡村走访群众1436人,调研查出和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问题共205件,已解决问题130件,共投入资金246万元。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