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一个小镇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2014-04-09 18:24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社西藏昌都6月23日电(记者 孙阳)阳光明媚的六月,走进西藏卡若区俄洛镇,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崭新的临街房屋和到处悬挂的五星红旗。
“在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俄洛镇乡亲们的收入节节攀升,翻了好几番。你看,南宫28这里家家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有些还买了小汽车呢!”谈到俄洛镇的变化,村民扎西自豪地介绍说。
俄洛镇是半农半牧乡镇,平均海拔3300米。俄洛镇党委副书记杨健告诉记者,2000年刚到俄洛镇工作时,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多元,而10多年后的今天,俄洛镇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4300元。“农牧民致富,最主要的几个途径是开展蔬菜种植、建立运输队、规范牦牛养殖和虫草采挖等。”杨健说。
俄洛镇镇长王蓉介绍,根据实际情况,俄洛镇的扶贫致富工程因地制宜:在距离卡若区城较近的俄洛村和仲多村,镇上就带领村民开展蔬菜、瓜果种植;在风景优美、紧邻214国道的曲尼村,鼓励村民将自家房子改造成“藏家乐”,发展旅游业;在俄洛镇,则组织了正规的汽车运输队,既保证了镇上货物流通,又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2002年以前,俄洛村的永青与她的母亲一直靠种植青稞维持生活,母女俩的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2003年,镇上鼓励俄洛村村民种植蔬菜瓜果增收致富。永青建起了蔬菜大棚,尝试种植黄瓜和西红柿。
此后,永青在天津市的科技援助项目中系统地学习了蔬菜种植技术。从作畦、铺地膜、浇水,到催芽、播种、整枝、发酵施肥等,掌握了先进栽培技术的永青信心满满。不到一年时间,永青的蔬菜大棚便收回了成本,而到2010年时,永青和母亲的年收入已达到2.4万元,母女俩的收入几年中翻了好几番。
在俄洛镇曲尼村村民巴嘎的家里,记者看到他新盖的砖混结构两层楼房宽敞大气,装饰精美。而在过去很多年中,巴嘎全家5口人都住在一个破旧的土木结构小房中。
曲尼村临近214国道,巴嘎干起了“藏家乐”,新房子能同时为三四十位游客提供食宿服务。巴嘎兴奋地对记者说:“我的"巴嘎藏家乐"去年8月开始正式营业,到现在已经赚了25000元了。”
近些年,一个个富民政策和致富项目,让俄洛镇农牧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俄洛镇农牧民的增收致富路才刚刚起步,更富裕、更美好的俄洛就在不远的将来。”王蓉信心十足地说。
作者: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