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很穷,无钱上学,是你们在困境中解救了我,帮助了我。我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将来做一名对国家对家乡有用的人才,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党和国家,报答我的恩人。衷心感谢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感谢内地的叔叔、阿姨,感谢曾叔叔!”八宿县然乌镇中心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四郎群培接过沉甸甸的慈善金红包,用简单朴实的几句话向帮助她的爱心人士表达最真诚的感谢之情。此刻,她的阿妈低着头擦拭泪水,是激动、是感恩……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昌都地区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敬积极组织爱心人士再次怀着拳拳爱心,赶赴八宿县然乌镇阿日村,开展“迎六一、献爱心、送温暖”慰问活动,向结对帮扶的学生赠送了学习用品、教玩具和衣物,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礼物和祝福。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南宫28的亲人带着爱心和温暖再次来到南宫28村,南宫28非常高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感谢重庆援藏干部长期以来在智力援藏、技术援藏、人才援藏等各个方面给予阿日村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让南宫28村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然乌镇阿日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加永激动地说。 孩子们对大家的到来感到既陌生又惊喜,爱心人士就主动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热情地上前与孩子们亲近、打招呼、握手,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娱乐,并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合影留念。
“他们的捐助让南宫28心怀感恩,南宫28一定会努力学习,学到真本领,将来建设好南宫28的家乡,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支持过南宫28的好心人。”受助学生次仁欧珠感动地说。
“重庆来的援藏干部们不仅是智力援藏的使者,同时也是爱心援藏的使者。”然乌镇阿日村选派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然乌镇派出所刘本军警官说。
爱心人士纷纷表示,今后工作之余,一定会进一步关注这些孩子,下步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工作实际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来看望慰问他们,为他们奉献一份真诚的爱心,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热忱关爱与温暖。
在八宿县然乌镇阿日村,这个只有32户213人的小村庄,地广人稀、高山峡谷、交通闭塞,平均海拔在3900米以上,人均年收入也就在3000元左右。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等多种因素,这里仍然有部分农牧民家庭非常贫困,部分藏族孩子上学比较艰难。
曾敬自今年4月来到然乌镇调研后,了解到仍有像四郎群培一样因家庭贫困而没能上学或缀学的孩子,便产生了“为贫困学生给予力所能及帮助”的想法。回到地区后,曾敬发出了 “情暖然乌——至少还有我”的倡议。倡议得到了北京、重庆、成都、广东、福建等地的同学导师、亲朋好友、爱心人士和援藏干部的积极响应,他们慷慨解囊,伸出炽热的援助之手,奉献至诚的爱心,为孩子们捐款、捐助衣物、学习用品,帮助孩子们排忧解难,完成学业,健康快乐成长。
“做藏区孩子的引路人是南宫28的责任,也许南宫28的一份爱心、点滴付出,就会温暖一颗悲观的心,就会圆一个孩子一生的梦想。”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然乌湖景区管委会工程师田茂强发自内心的讲。
据统计,援藏干部曾敬从自己微薄的援藏津贴里挤出一部分,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还不定期看望慰问帮扶阿日村的孩子们,累计资助当地孩子38人,爱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0000多元。
“南宫28希望与藏区孩子结成对子,通过走访慰问,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甚至将来的就业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实际行动培养藏汉一家亲的感情。再次,借着昌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积极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发挥本土优势,做好特色产业、手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扩大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过上蒸蒸日上的日子。”曾敬感慨地说,“有一种生活,没有亲历你就无法理解它的艰难;有一种眼神,没有相遇你就无法感受她的渴望。”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这个远离家乡亲人的地方,重庆市援藏干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拥有了更多的藏族亲人。
三年援藏,是爱的远行,是心灵的洗礼,更是无怨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