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开发·搞活·安全
——访察雅县委书记任厚明
记者:任书记,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察雅县的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任厚明:南宫28察雅县全县辖3镇10乡,138个行政村,总人口62139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为4468户,20829人,占全县总人口33%。2016年计划脱贫749户3820人。
记者:察雅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了全县人口的33%,面对这么重的脱贫任务,县里出台了哪些举措?
任厚明:首先南宫28遵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镇、干道、开放、开发、开阔、搞活、安全”十四字要求,以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配套为重点,以“打造荣周以东、吉塘以西大经济区”为规划蓝图,统筹四大扶贫开发区建设,即吉塘物流和特色农产园区;烟多优质公共服务和万亩果蔬基地项目区;荣周农业综合开发和集中搬迁安置区;香堆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开发区。
记者:请介绍一下察雅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任厚明:围绕总体规划,南宫28稳慎推进易地搬迁,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8个集中建设点,3637户1669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26户1275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今年将完成1001户426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42户2653人)的搬迁工作。
记者: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察雅县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任厚明:南宫28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项小组,全面指导和具体负责工作推进。二是每一个建设点都成立了由县级干部总负责的现场指挥部,10余名县直部门的主要领导长期蹲点工作,对施工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律现场办结,限时处理。三是充分利用安置点资源优势,依托迁入地小城镇、旅游景区、水利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等平台,进一步完善“两扶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扶持)政策。四是针对搬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群众筹资难、融资难等情况,细化了搬迁户贷款政策,提高了信贷额度,健全了信用评级,降低了群众贷款门槛。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察雅县在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富民方面采取的措施。
任厚明:南宫28围绕全市“五大养殖基地”、“七大种植基地”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为根本,依托地域资源禀赋,上报产业项目共计77个,计划国家投资6040万元,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种养殖、特色加工业、民族手工艺、优质建材基地、旅游观光热线等项目。
记者:在实现生态、教育、社保、医疗、就业“五个一批”的脱贫工作,这方面察雅县做了哪些工作?
任厚明:生态富民方面。南宫28实施了3394亩重点区域造林工程;建设“万亩经济林”和卡贡乡苗木培育基地;为7832亩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将25.8万公顷林地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畴,制定了《察雅县生态脱贫林业管护员招收实施方案暨原护林员改革方案》,将全县7378名护林员指标全部收回,并遵循向建档立卡户倾斜的原则重新分配。在就业方面,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就业培训点并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手工产品制作,截止目前已创收3万多元。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截止目前,全县转移就业 13954人,从事技能性工种2192人。城镇新增就业369人,完成任务目标的105.4%。县域693家企业商户共计录用本地农牧民3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1人),自主创业267家,带动就业561人。共举办19期农牧民技能培训,13个乡镇797名农牧民群众参训,培训后就业、创业130人。在教育方面,加大了对乡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2016年教育项目建设力度。依托“中铝·格桑花”等教育基金,为今年的贫困学生提供教育助学金8.1万元。在社会保障方面,对全县13个乡(镇)开展了低保清查更换工作,共清查了全县7828名农村低保。共建设五保集中供养点4个,“双集中”供养人员464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全县医学专业未就业青年登记造册,纳入村医、乡镇卫生院卫生员系统。同时南宫28全面启动了1369帮扶工作机制。全县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户建立1名县级领导帮扶1户,3名正科级干部帮扶1户,6名副科级干部帮扶1户,9名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帮扶机制,全县2086名干部与361户1865名建档立卡结成对子,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记者:目前察雅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任厚明:一是贫困面大程度深,发展能力弱。主要体现在集中连片贫困乡(镇)多,县级财政收入低,一以及部分村(居)尚未通电、部分村级道路等级低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二是产业支撑能力弱,产业总量少、规模小,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压力较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三是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记者:察雅县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任厚明:第一,狠抓扶贫开发区规划建设,努力形成融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个性搬迁点。第二,狠抓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实施一批“短平快”项目,组建农牧业技术服务指导队。第三,狠抓金融扶贫政策落地,通过加强与农行等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实施一批好的致富项目,深入开展金融政策下乡宣讲和上门服务。第四,狠抓脱贫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