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20:54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基层单位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委坚持把增强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支撑,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基层政权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党的执政之基、发展之基、稳定之基更加坚实、更加牢固。如今,全市2500多个党组织5万多名党员,凝聚起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有的穿梭大街小巷访民情、解民忧,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帮扶贫、促增收,有的挥汗如雨奋战在重点项目建设一线……
锤炼党性:
抓思想修养谋跨越
“我刚刚读了《西藏通史》,这本书让我对西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读了《之江新语》,让我受益匪浅。”在丁青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丁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狄明明正跟同事们交流最近读过的好书。
“多读几本好书,多看几部好电影”,是丁青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组织的特色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广大党员不仅受到了教育,而且还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狄明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昌都市着力用好思想建党“传家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三江大地接续推进、高潮迭起。深入查摆和整改“四风”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高质量讲好党课,高标准专题研讨;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
通过思想的涤荡、灵魂的洗礼,“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全市上下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四讲四有”成为全体党员的共同认知。
与此同时,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多次集中开展学习轮训。2012年以来,全市共开办各类党员教育培训7900余班次,培训党员42万余人次;利用区内外各种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基层干部2.1万余人次。
固本强基:
抓基层党建强基础
2009年前,达若村还是一个“蜗居”在达玛拉山腹地的贫困小山村,“脏、乱、差”是搬迁前达若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行走在达若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一栋栋现代化楼房依山傍水,一排排藏式楼房整齐划一,一座座藏家小院国旗飘扬,一条条乡间小路干净笔直,俨然一个大山里的“城市小区”。
达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党的惠民利民好政策,得益于以村党支部书记罗布泽仁为班长的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从2012年依托国家的扶持政策,成立有资质的农牧民施工队,到如今的糌粑加工厂、石材厂、砂石场,达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过去五年,昌都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及干部人才资源转化为助推全市发展稳定的强劲动力。
五年来,选派1829名优秀干部先后担任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共从内地高校引进昌都市紧缺急需人才1060人;在全市打造党建示范点276个,建设村级便民服务点728个;新建标准化活动场所46个、改(扩)建416个;建设村级集体经济588个;新建党组织212个、发展1.53万余名党员。
整风肃纪:
抓作风建设聚民心
今年8月17日,卡若区日通乡雄达村的青稞地里迎来了上千名热情的收割者。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都是辛勤劳作的身影,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突……突……”地里的灌割机、拖拉机等各种机器工作正酣,似万马奔腾般的激扬,演奏着一年一季的秋收乐章。拖拉机、三轮车、小推车往来穿梭于田间小路,井然有序。
这只是昌都市开展“备齐镰刀、练就功夫、全员参与、助民收割”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昌都市持续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转作风正党风系列活动。“三个一”工作法、“一坚定三忠于”“三热爱三创建”“双模双建”“一管四联三结”,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干部作风大检查大评估乐章,“走一线、住农户、听呼声、送党恩、照镜子、增感情、打基础”“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干部回家探亲”……
实践证明,只有以“严”的态度抓作风,用“实”的精神践作风,才能在加强和改进作风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作风建设永无止境。昌都市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项接着一项推,形成了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聚民心的坚定取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首十八大党建工作历程,闪耀的是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奏响的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昌都市党建工作正以信心满满的姿态,以坚实有力的步伐,昂首阔步,必将谱写昌都市长足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