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和各族群众一起逛市场备年货

2016-02-07 13:33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物阜民丰忙过年

——和群众一起逛市场备年货

塔巴的陶器、达孜的青苗、桑达的年花、尼木的经幡、仁布的酥油花、江孜的奶渣、当雄的“褪”、新疆的干果……

小年之后,拉萨街头便开启了新年模式。

2月5日下午,记者走上阳光灿烂的街头,与各族群众一起逛市场、备年货。

林廓北路,人行道上摩肩接踵,商贸城里,各个服装店里都是进进出出的人流。再往前走,向南拐便到了小昭寺路。这里的人流几乎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右侧,牦牛肉专卖店里传出斧头剁肉的声音;左侧,火红的藏文春联摊位前挤了一群人。再往前,卖羽绒衣的店里,一位围着棉裙的“阿佳”正弯着腰数钱。

一家服装店里人挤人,一位年轻的商人右手提着一条裤子,左手拿着一件上衣,向着街上喊:“甲棠巴、甲棠巴(一百元)!”隔壁的干果店里,来自新疆的商人则用喇叭一遍又一遍播放着干果的叫卖声。

走着走着,后面的人踩了记者的鞋。刚一驻足,又被人轻轻撞了腰。两三个少年嬉笑着从身旁跑过。回头做了个鬼脸,说道:“叔叔,对不起!”

不知不觉,过了小昭寺。一位老阿妈与儿子正挑选棉门帘。他们一边量着门帘的尺寸,一边与商人讨价还价。另一边的铜器店门口,一位年轻人正抱着一纸箱盛放净水的铜杯往外走。

随着人流,来到北京路口。以往打的,若是到这里,拉萨的出租车师傅总是面露难色。这里不但因冲赛康市场享誉全区,而且也是进入八廓街的重要路口,因此平时人流量就非常大,藏历年前则更甚。人声、车声在此汇在了一起。

再往前走,人流丝毫不见减少。一位牧民正在摊位前称量着酥油,而一位农民正捧着还散发着油漆味的空切玛盒,笑着对记者说:“阿觉,罗萨扎西德勒(大哥,新年吉祥)!”又有一对农民夫妇坐在一个个捆扎好的索玛(藏历年前一夜“驱鬼”仪式用的秸秆)旁,时不时向路人小声说:“廓么松,廓么松(3元钱)。”

大昭寺广场旁的一个旅游饰品商场里,顾客一点也不比旅游旺季少。现在,这里大部分人是赶在藏历年前购买首饰的顾客,而来自内地的游客则三三两两地夹在其中。

“呜——,呜——”大门旁,3位僧人正在试吹法号。记者上前与之攀谈,才了解到,这两把法号共1400元。他们来自昌都市某寺。这两把法号是藏历新年期间跳“羌姆”用的。

与老城区里传统年货大卖相比,现代商品市场中则显得与往日没有多大区别。

在某超市里,背景音乐换成了每到新年才播放的喜庆歌曲,超市里的人流量则与平时没有多大区别。

太阳岛,一家小饰品店里,浙江人小李夫妇今年又不准备回家过年了。这是他们在拉萨过的第六个春节了。“今年是藏历火猴年,红灯笼、小猴子这些饰品卖得非常好!不少藏族家庭也来买的,漂亮嘛!”

娘热路蔬菜批发市场,一车车的蔬菜停放在市场大门口等待卸车。

“过年吃的、用的,平时也在吃、在用。一年365天,天天就像过节。你能想到的,市场上都有。你想不到的,市场上也有。过年,过的是个心情。”在菜市场卖水果的张小娟是重庆人,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和藏历新年前后相差一天,市场很红火,生意很好,特别是购买时鲜水果和蔬菜的人很多。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