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扬起教育新风帆——2009年昌都教育发展综述

2014-04-24 09:29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09年,对于昌都教育事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地区教育局坚持以“两基”巩固提高和迎“国检”工作为中心,以劝学控辍和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了全地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防流控辍”——发展均衡

2009年,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防流控辍”工作,调整中小学布局,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地区教育局成立了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县调整充实了县“两基”“五人领导小组”和乡镇“两基”“三人领导小组”,全地区中小学生到位率有了明显提高。

截止目前,全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小学199所,教学点312个。全地区各级各类在校生达到109986,其中,小学适龄儿童66948人,小学在校生达到68384人,在校适龄儿童6576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3%,与2008年基本持平;初中适龄少年37548人,初中在校生达到32752人,比2008年增加979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0.58%;高中在校生达到4730,职业中专在校生达到4120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26.1%,比2008年提高7.87个百分点。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7200余人,青壮年文盲率由2.8%下降到2.5%。

考风考纪——收效明显

2009年,昌都地区教育局结合去年各类教育招生考试工作情况,全面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为加强考场标准化建设,地区教育局投入近200万元,建设了考场闭路监控系统,购置手机屏蔽设备,严防考生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综合治理招生考试的外部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严把户籍关、学籍关和高考移民关,切实做好资格审查和高考报名工作。通过加强考风考纪的各项举措,在三大考试中,实现了零投诉和零违纪处理,全地区教育考试环境明显好转,诚信考试风气形成,考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地区共有1307人参加高考,上线639人,平均录取率为49%;4169人参加中考,填报内地西藏高中班志愿并上体检线43人,普通中专、高中录取3941人;2694人参加了内地西藏初中班招生考试,内地西藏初中班录取224人。

师资设施——全面升级

一流师资、一流设施是优质教育的显著标志。2009年,全地区不断加大对校长考核力度,实行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师德建设等措施,使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地区共补充中小学合格教师378名,全地区中小学正式教师达到6024名。全地区小学、初中、高中正式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7%、98.3%、89.4%。评聘教师中级职称348人,全地区有高级职称教师3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0.5 %,中级职称教师89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5.8 %,初级及未评职称教师4776, 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3.7%。选派133人次赴上海、天津、重庆及西藏民院参加了培训,组织开展了首批“1+1师资和非师范专业教师培训。同时还邀请天津市中小学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专家前来昌都讲学,为地直学校发展“会诊把脉”。

“易地育人”——稳步推进

为了保障大骨节病区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发展病区教育事业,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出台了《昌都地区大骨节病区“易地育人”工作办法》和《昌都地区大骨节病区“易地育人”工作实施意见》,完成了边坝、洛隆、芒康、八宿四县大骨节病区“易地育人”项目建设方案。据统计,全地区6县大骨节病区45周岁的学前幼儿为954人,6-11周岁的适龄儿童为3132人,12-14周岁的适龄少年为1636人,病区小学适龄儿童已经陆续集中到学校就读。

 

图片新闻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