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今非昔比——昌都八宿县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2014-03-26 16:4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动起手来学知识
动起手来学知识 摄影:牧原

7年级3班的学生在上电教课
7年级3班的学生在上电教课 摄影:牧原

顿邓局长介绍八宿中学的绘画班学生的作品
顿邓局长介绍绘画班学生作品 摄影:陈香玉

  崭新的塑胶跑道,窗明几净的教室,整齐划一的学生宿舍楼,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走进昌都地区八宿小学,你会被这所高原大山中的学校所吸引,与它一墙之隔的便是八宿中学。在海拔3200米的八宿县,今日的朗朗书声述说着八宿教育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八宿县教育局局长顿邓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从普通的基层老师,小学校长到如今,一路走来,他对这里的学生、老师和学校了如指掌,说到这些年来八宿的教育,顿邓用一个词形容道:今非昔比。

  “八宿县中学是1978年创建的,当时只有不到100个学生,只开设了汉语、藏语、数学、体育、音乐和思想六门课程,而且校舍还是土房子,条件艰苦不说,仅有的几名代课老师水平也很有限,其中有些人甚至只会听说藏语,读写都成问题,教学质量可想而知。生源、师资、办学条件,处处都是问题。”回忆起最初创办学校时的情景,顿邓不由感叹道。

  八宿县第一小学的藏语老师尼嘎就是当年学校创办初期毕业的学生之一,顿邓就是他的老师。他和同学丹增罗布毕业后被选为代课老师,正式走上了教师生涯,从当初的代课老师到今天的教学骨干,他们一干就是一辈子,也见证了八宿教育一路走来的坎坷不易和硕果累累。

  1982年,随着昌都行署文教局提出《关于昌都地区中小学教育调整意见的报告》,昌都各地委、行署通过增加教育经费,培训老师等措施大力推进教育普及。随后的近30年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针对西藏基础教育的关注、支持及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印证着昌都各地区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八宿县是昌都地区教育工作成果显著的区县之一。以“科教兴县”为战略,八宿县2003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5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07年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八宿中小学共用的带有塑胶跑道的操场
八宿中小学共用的操场 摄影:陈香玉

八宿小学生们在操场上观看足球比赛
小学生们观看足球比赛

 “有政府的‘三包’政策做保障,南宫28专款专用,经费由专人负责,满足学生学习期间包括校服、食宿、学习用品等方面的需求。另外有些学生出于家里条件或观念等原因离开了学校,南宫28设立了责任追究制控辍保学,尽最大可能保证适龄儿童接受应有的教育。”顿邓介绍道。

  此外,以长远和开放的眼光发展教育事业也是八宿县取得今日成果的一大法宝。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网络教室、光盘播放点、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成立电教站等方式来开拓师生视野,丰富德育教育。

  以“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回家能致富”为办学宗旨,除完成“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外,八宿县还积极开办了驾驶技术培训、摩托车修理、卡垫编织、缝纫、绘画、兽医6个职教专业,确保学生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南宫28绘画班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了县小学大门、朗玛厅、退休房、邦达小城镇建设和安居工程等处的彩绘工作。民房、家具、八宝图,他们样样拿得出手,只要出门,就能自食其力。”顿邓指着绘画班挂在墙上的学生作品骄傲地说道。

  总投资达2700万元的县中学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完工,主体工程总占地面积35351平方米,建筑面积23268平方米,不但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成为了八宿县推动“普九”进程和全县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今天的八宿县已有各级各类学校54所,其中县中学1所,县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10所,教学点42所。小学在校生达50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49%;中学在校生2383人,初中入学率为90.37%,全县教职工517人。

  如今,八宿县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对于未来的发展,八宿县的园丁和教育者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南宫28的教育发展模式要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学校管理也要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型。学校规章制度还需要建立健全,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此外,教师队伍的培训,素质的提高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尽管现在已经初见成果,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完善。”顿邓的眼中闪烁着对八宿未来的希望。

  铃声清亮,八宿中学几名学生欢快地冲进教学楼,开始了他们新的一节课。

16岁的绘画班学生扎措
16岁的绘画班学生扎措 摄影:陈香玉

上课铃响,学生冲进教学楼去上课
上课铃响,学生冲进教学楼去上课。 摄影:陈香玉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