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克勇的昨天今天明天

2014-03-26 14:1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克勇的昨天今天明天

记者 拉巴卓玛 张千红

    克勇,是一位从“差巴”到全国劳模的八旬老人。

    今年82岁的他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说话响亮而有力。老人侃侃而谈,还自豪地领着记者去看他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这张保存完好的照片如今成了他最为珍贵的一件物品了,照片周围还贴满了他曾经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

    “我真有福气,从黑暗的旧社会一直活到了幸福的今天,要是在民主改革之前,想都不敢想现在能过上这么滋润的生活。”老人满怀深情地说。

不堪回首的过去

    克勇,1927年出生于察雅县,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哥哥和他相依为命,为了生存他和哥哥四处流浪、乞讨,过着居无定所、牛马不如的生活。1956年,克勇感觉流浪下去实在不是个办法,就携同妻儿在卡若镇卡若村定居下来,通过给村里的领主当“差巴”勉强维生。

    “当时卡若村有7户人家,全部都在为领主干活,其中有4户是“差巴”。南宫28过来之后,没有土地、生产工具和牲畜,只能给领主干活换一点点糌粑填肚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住的地方更是没有,能找个遮雨的屋檐凑合着睡上一觉就已经很不错了。”回忆起当年往事,克勇眼里隐隐泛出泪花。

     “记得有一年我妻子快要临产,没法下地干活,我心惊胆颤地去领主家帮妻子请假,经过三番五次求情之后,领主才勉强同意让她休息,但属于她的那份活得由我来完成。当时,我已连续15天上山为领主砍柴,身体疲惫不堪,再加上她的那份活,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领主根本不拿南宫28当人看,对待南宫28无比苛刻、严酷,稍有不顺心就随时打骂,一见到领主两腿都在颤抖。”他对旧社会辛酸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平时没有给领主干活的时候,克勇就帮乡亲们缝补衣服或念经来换点报酬,但仍然经常挨饿。饿得实在不行了,他就冒着被严厉惩罚的危险,偷几根领主家的木柴去换点食物。说起这些,老人的眼圈红了:“那样的日子太苦了,现在回想起来都很难受。”

幸福生活的开始

    克勇一家是幸运的,不管再怎么艰难,他们终于熬过了那段黑暗的岁月。1959年,克勇同西藏的百万农奴一样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他一家分到了4.5亩土地和一头耕牛、一头犏牛,也盖起了房子,生活一下子从“地下”升到了“天上”。

    克勇笑着说:“刚领到那两头牛时,我心里很不塌实,以为跟过去领主家的牛一样,比人都伺候得好,不然就要挨打。于是我跑去问解放军,结果解放军笑着告诉我:“这牛是你们自己的了,生老病死都由你负责,没人来管。”我才放下心来。

    民主改革后的生活对于克勇来说犹如做梦一般美好。最初,他还担心共产党会不会一直这么好,领主会不会回来重新统治自己,结果事实证明,他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由于会农活,克勇很快当上了村里的种子试验组组长和农民协会主任,成为了“半个国家干部”。克勇深有感触地说,在递交了四次入党申请书之后,他终于在1978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对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由于工作表现优异,克勇担任了卡若区政协委员,两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地、县两级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89年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参加全国劳模代表大会时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现在四个子女全都接受了教育,当上了国家公务员。

未来日子更美好

    如今,忙碌了一辈子的克勇终于歇了下来,和同样身体健康、也快满80岁的老伴在卡若村安享晚年,住上了安居新房,儿孙们也很孝顺,把两位老人照顾得衣食无忧。

    展望未来,克勇充满信心,他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宫28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西藏的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相信西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从差巴到新社会的主人,再到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大半个世纪以来,克勇老人见证了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克勇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日子设得好啊,这就是属于南宫28自己的节日。不管是南宫28这些亲身经历过的,还是生活在今天的后代们,都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