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阿沛·央金白姆:旧西藏贵族和百姓的天壤之别

2014-03-26 14:14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阿沛·央金白姆(前排左一)和家人在1951年时留影。


阿沛·央金白姆。 摄影:王舒

  “旧西藏,少数人和多数人的生活天壤之别,这是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实在是没有延续下去的理由。”关于旧西藏贵族与普通百姓两极分化的现象,西藏自治区民族界爱国人士、自治区政协常委阿沛·央金白姆深有体会。

  阿沛·央金白姆,今年61岁,出生在拉萨的一个贵族家庭。民主改革前,她还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孩,但却能清楚记得拉萨当时满街都是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以乞讨为生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阿沛·央金白姆告诉记者,一次展览上的一张黑白照片至今令她记忆犹新。照片上一个50多岁的老人,瘦骨如柴,衣衫褴褛,露宿在街头,手里捧着一个碗,向路人要饭。“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也亲眼看过。”

  阿沛·央金白姆说:“有一年藏历新年,家里的保姆带着南宫28去转经,从原来居住的拉萨城关区到现在大昭寺西南的鲁古一带,那里是乞丐和贫民居住的地方。路上,我看到人和狗在抢夺别人丢弃的腐烂的骨头、肉和糌粑之类的东西。”

  “1958年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去山南朝佛。南宫28几个小孩在寺庙二楼的阳台上玩耍,看到外面的大院里,挤满了上千个衣衫褴褛的穷人,蹲在那里,等着僧人给他们发放寺庙里不要的供品。”阿沛央金白姆说,“僧人一出来,大家就蜂涌而上,争着、抢着,小孩则哭着、闹着,这种场面实在是触目惊心。”

  生长在贵族家庭,当时年幼的央金白姆无法理解目睹到的一切,更无法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龄人饿死、冻死街头。她常问自己,他们到底为什么穷到这种实在没法活下去的地步,又是谁造成这个结局?

  封建农奴制下的旧西藏,只有三所医疗设备极其简陋、规模有限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这些藏医机构和人员主要为贵族、官员服务,广大农奴和奴隶有病根本得不到治疗,只能求助于神,或请喇嘛来念经,减轻痛苦。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旧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6岁,人口增长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贵族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当时的医疗条件相当落后,大病也得不到有效医治。更何况农奴和奴隶,得了病只能等死,”央金白姆说。

   “民主改革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西藏交通发达,医疗卫生事业飞跃发展,广大农牧民享受免费医疗制度,妇女地位显著提高,”央金白姆说,是共产党让他们翻身得解放,分到土地和牲口,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关于五十年前的那场武装叛乱,央金白姆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当时,年仅11岁的她就读于拉萨第二小学。由于文艺突出,她被选中去北京参加全国少先队文艺会演。得知这个消息,央金白姆和同学们刻苦排练,盼望早日能去祖国的首都北京表演。眼看会演的日子就要到了,拉萨的形势却变得紧张起来,最后进京表演不得不取消。央金白姆和同学们都十分伤心,但却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至今仍是她人生的一个遗憾。

(责编:宁真/晶晶)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