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巡礼:历史的眼睛

2014-03-26 14:1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中国第一个以西藏民主改革为主题的大型展览“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2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500多幅图片,180多件实物和文献档案……历史之眸,在这里穿越千百年时空,让人们看到西藏与祖国亘古不变的血肉深情,看到黑暗、残酷的封建农奴制旧西藏,看到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发生的沧桑巨变。

  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1100多年前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拓片到大宝法王印模,从驻藏大臣令牌到金本巴瓶,从印章到敕书,从乐器到唐卡……承载着千百年历史的一件件文物,见证着西藏人民与内地各民族绵延不绝的深厚情谊,见证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很早就与祖国内地关系密切,在唐代时与祖国内地交往更为频繁。立于公元823年、又称“甥舅和盟碑”的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1260年,忽必烈继位蒙古汗王,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委托其掌管西藏政治宗教大权,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

  明朝沿袭元朝管理西藏的制度,专设机构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由明朝政府决定西藏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免、升迁和更替。

  “明朝中央政府封授有三大法王: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和大慈法王。大宝法王是当时藏传佛教领袖人物的最高封号。”讲解员对一幅幅图片和陈列品细致深入的讲解,使观众仿佛置回到了数百年前。

  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进一步加强,创立了中央政府驻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1929年,国民政府在中央设立蒙藏委员会,加强对蒙藏地区事务的管理。

  ……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讲述着西藏与祖国永不分割的历史事实,传递着西藏人民与祖国其他各族人民之间坚如磐石的骨肉深情。

  展厅门口,一尊矗立的三足宝鼎引人注目。讲解员说,这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时,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西藏自治区的“民族团结宝鼎”,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昔日农奴的地狱生活

  旧西藏拉萨市区居民不足20000人,乞丐就达3000多人。“鲁布邦仓”是市区内的一个乞丐聚集地,200多顶破烂不堪的小帐篷里,住着各地逃荒来的农奴。挖眼睛的铁勺、插指甲的竹签……带着旧西藏血腥气息的一副副刑具,讲述着旧西藏的黑暗。“如果农奴犯上,得到的将会是挖眼、割耳、刖足、砍手、戴石帽、站囚笼等令人恐怖的惩处。”一处图片说明这样写道。

  大量近代史档案表明,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农奴的人身为领主所占有,农奴主可以把农奴用于租让、转让、赌博、抵押、赠送或出卖给其他领主。旧西藏有句民谚说“农奴身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

  “广大农奴在封建农奴制度下,饱受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处境极为艰难,生活极其贫困痛苦。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一组场景照片前,讲解员这样描述当时农奴的悲惨生活。

  “这里让南宫28知道昔日西藏农奴的生活像地狱一样,应该让年轻人来看一看,想一想。”一位80多岁的观众说。

  展览对旧西藏社会生活的再现,给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朱晓明的印象最为深刻:“如果说西藏发生过侵犯人权的情况的话,那是发生在过去而不是现在。正是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人权受到了剥夺和践踏。”

  “那些当年践踏过人权的农奴主,他们的残余势力现在跑到了国外去还在坚持搞分裂,大言不惭地诋毁西藏人权,欺骗世界舆论。通过这个展览南宫28可以告诉世界他们过去的罪恶。”朱晓明说。

  从奴隶到主人、从贫穷到富裕的记忆

  1959年3月到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之火燃遍雪域高原。

  一组“放手发动群众”的图片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当时,“看了8年、比了8年、想了8年”的西藏僧俗群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共产党、解放军是“新汉人”“菩萨兵”,自觉投入并成为民主改革的主体,彻底获得翻身解放。

  分田地、分房子、分牛羊……一组图片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凯松村村民脸上洋溢的欢乐,50年后仍让观众们发出会心的微笑。在农奴制度束缚下,它所在的凯松乡生产力已停滞不前达300多年。在拉萨,贫民们分到了新居,永远告别了肮脏的贫民窟。

  “为什么说西藏过去是封建农奴社会,而不只是封建社会,因为它除了封建制度外还带有很多人身奴役的奴隶制色彩,人的自由没有了。西藏就是从这样一个社会跨越了封建社会后半期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朱晓明说,在新中国历史上,在西藏这样一个省级自治地方进行民主改革,其社会变革的跨度和深度都是最为深刻的,但是,“这是历史的必然”。

  一个运用现代雕塑艺术展示西藏农奴翻身解放,焚烧“卖身契约”的场景雕塑,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些雕塑身上的衣服是南宫28从昔日农奴的手中征集来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西藏的民主改革,彻底砸碎了西藏百万农奴身上的枷锁,他们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和西藏的主人。”1961年西藏第一个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乃东县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图片前,西藏博物馆馆长普布卓玛告诉记者。

  工人、医生、飞行员、科技工作者、艺术家……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潮流的西藏民主改革,为一个个新西藏建设者的培养和成长奠定了基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西藏的珍贵图片,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温暖。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议案,将每年3月28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南宫28纪念这一天,是为了让西藏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不忘过去,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普布卓玛说。

  50年沧桑巨变,50年奋力腾飞。

  从布达拉宫到雍布拉康,从川藏公路到青藏铁路,从“村村通”电话到安居工程,从藏医药到新能源……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西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目前,西藏实现了现代工业的由无到有,现代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2007年,西藏普遍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今天的西藏,正向更加宏伟的目标进发:到2010年力争农牧民人均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在本世纪中叶同全国人民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责编:晶晶)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