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王培安:八问“单独两孩”政策如何实施

2014-04-27 15:3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看点】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新京报讯 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日发文称,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调整可缓解人口老龄化

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同时,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今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突破2个亿。老龄化危机、用工荒,已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

国家卫计委昨晚坦言,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而“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国家卫计委认为,放开“单独二胎”的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放开后人口不会暴涨

同时,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带来人口暴涨。国家卫生计生委介绍,进入21世纪,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健全,特别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还可能进一步下降。因此,放开“单独二胎”,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现实环境的制约,育儿成本的提高,让很多年轻人不会盲目跟风生育。”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刚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指出,由于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低生育思维定式已在处于生育期的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

解读

半数“单独”夫妇愿意生“二胎”

新政主要影响城镇育龄夫妻,大城市夫妇生育意愿低于中小城市

昨晚,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介绍,“单独”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

翟振武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他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上述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由于我国此前实施城乡有别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独生子女远少于城市。因此,翟振武说,此番“单独二胎”新政,影响的主要是城镇育龄夫妻。

不过,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单独”夫妇的生育意愿也并不相同。翟振武介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二孩”生育意愿较低,但在中小城市,符合条件的夫妇,很多都希望新政尽快实施,以合法生育第二个孩子。

国际上通常使用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婴儿数),来描述一个国家的生育水平。当总和生育率小于2.1,代表其新生人口不足以弥补上一代人的数量。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晚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5-1.6。

近年来,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我国数十年来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低的生育水平,导致社会日益濒临人口老龄化危机。

那么,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我国的生育情况、总和生育率会有哪些改变?

翟振武说,经过多轮测算,我国城乡一致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后,总和生育率会有所提高。特别是新政启动后4~5年,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并在今后两三年,引发一个小的生育高峰,但总和生育率最高不会超过2,之后开始回落。因此,新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维持低生育水平。

数说

我国人口状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总人口为135404万人,全年出生1635万人,死亡966万人。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

生育率

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1.5-1.6,比2000年下降0.1-0.2。

劳动年龄人口数

2011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41亿人峰值,2012年下降为9.37亿人,按此趋势,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可保持8亿人以上。

老年人口数

201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到14.3%,2013年底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而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3亿和4亿。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单独两孩”政策如何启动实施?各地是否有统一的时间表?今后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了吗?新华社记者16日就公众关心的几个问题专访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

问:您怎样评价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意义?

答:经过反复酝酿,党中央作出了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决定。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合乎民意的重大举措。一是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三是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问:这项政策如何启动实施?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按照这一规定,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再生育政策作出了具体规定。这次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我委将做好调研指导工作。

问:各地启动实施有没有统一的时间表?

答: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

问: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何时能申请再生育?

答:当夫妇俩的户籍所在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专门规定,允许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就可以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了。如果二人户口不在同一个省份,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单独两孩”不会给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太大压力

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会不会出现符合条件的夫妇扎堆生育,导致短期内出生人口大幅增长?

答:从全国来看,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再加上单独两孩政策由各省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启动时间,由于各地人口发展形势、工作基础有一定的差别,准备情况各不相同,各地启动实施政策会有时间差,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的问题。

但是,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人数较多的地区要注意防止这个问题。这些地区可以采取倡导合理生育间隔、优先安排年龄较大的单独夫妇再生育、做好再生育审批等,防止出生堆积。国家将根据“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近年出生人口变动情况以及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实施情况,编制年度人口计划,加强引导调控,确保出生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防止发生大的波动。

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会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卫生、教育、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很大压力?

答: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峰值15亿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据预测,政策调整后,全国每年出生人口不会有大的增加,到2020年总人口将明显低于14.3亿,峰值总人口也将大大低于15亿。另外,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近几年出生人口会有所增加,但仅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出生人口规模。南宫28可以有把握地说,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会给粮食安全以及卫生、教育、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大的压力。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

问:为什么现阶段不能实施普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答:我委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如果现阶段就实施普遍两孩政策,短期内将引起出生人口大幅波动,出现较严重的出生堆积,给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带来很大的压力。长期看,将形成周期性出生人口波动,总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峰值推迟到来,影响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的实现,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等部门和研究机构独立开展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问:针对此次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否意味着计划生育工作要放松了?

答: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继续坚持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要继续给予奖励扶助;对违法生育的,要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