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6 09:13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一场绵延千里的爱心接力赛
——救助昌都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纪实
焦急等待来自山城的白衣天使
冰雪覆盖,阳光照射着广袤的高原。2011年12月20日下午,在西藏昌都丁青县城的一家宾馆楼下,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匆匆忙忙赶到这里。他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重庆援藏专家医疗队的到来。
11岁的益西尼玛、8岁的四郎尼玛都是丁青县农牧区的孩子。几年前就出现了嘴唇发紫、呼吸急促、走路吃力的症状。嘴唇发紫、呼吸急促、走路吃力,这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典型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是西藏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西藏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是内地的2至3倍,在高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不仅风险大,而且医疗费用也高。像益西尼玛、四郎尼玛这样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呢?他们能够重新恢复健康吗?家长和孩子们都在焦急等待着答案。
各方携手燃起寒冬里的希望
“雪域高原为什么崇敬太阳,因为这里长年冰封雪冻,最需要阳光,进藏专家医疗队就是一缕最灿烂的阳光,让患儿看到了希望,让藏族同胞感受到了温暖!” 2011年12月19日上午,在海拔4334米的世界最高机场——西藏昌都邦达机场,在零下19度的低温中,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领队、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杨树海紧紧握住进藏专家医疗队领队、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院长周林的手,激动地说。
为了让像益西尼玛、四郎尼玛这些雪域高原的孩子快乐而健康地成长,2011年11月下旬以来,杨树海等重庆援藏干部一直与大后方的重庆保持着密切联系,紧锣密鼓制定救治行动方案,有时为了一个细节的落实,往往通话到凌晨。
派出专家医疗队进入西藏昌都地区开展免费救治活动,缘于众多热心肠的齐心推动。2011年11月下旬,由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党委书记刘万利率领的2011感动重庆大型公益广播电视行动摄制组走进西藏昌都,看望慰问重庆援藏干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摄制组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农牧民群众家庭中存在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无力治疗的困难情况。回到重庆后,刘万利立即联系,积极促成重庆广电集团、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工作队携手联合,共同救助青藏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工作队迅速向昌都地委行署汇报情况,昌都地委行署非常赞赏表示全力支持。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领队、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杨树海立即召集地区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方案。重庆援藏干部工作队打破重庆援藏仅限于芒康、类乌齐两县的范围,在全地区11个县发布紧急通知,全范围全覆盖筛选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庆援藏干部工作队还自己掏腰包,为参与筛选的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长提供在昌都免费食宿等便利。给生命一次机会,给孩子一个未来,一场绵延千里的爱心接力赛立即展开。
12月下旬的高原,早已是寒冬时节,含氧量骤降到内地的一半左右。进藏专家医疗队顾不上歇息,顾不上高原反应,从昌都邦达机场直奔昌都丁青县城。早晨5点不到就到机场候机,出发前没吃早饭,中午在路途中胡乱扒了几口饭,一切都压缩节约时间,为救治工作让路。在长达400多公里的颠簸旅途中,大家先后出现缺氧不适,嘴唇渐渐发紫,头也开始晕起来。但是,没有人主动提出要休整,大家的心都揣着同样一件事儿,在天黑之前赶到患儿家中,尽快进行检查和救治!
紧锣密鼓救助生命接力赛
冬日的阳光照射着广袤的高原,带来了寒冬里的一丝温暖。重庆援藏专家医疗队将要到来的消息,对于那些患病儿童的家长来说,那是寒冬里燃起的熊熊火焰般的希望。
车队行驶在连绵的雪山脚下,极目远眺,蔚蓝的天空下除了皑皑的白雪,就是枯黄的草原和星星点点散落其间悠然吃草的牦牛。驶过美丽的类乌齐县后,专家医疗队在下午6点半顺利赶到丁青县。在当地干部的引导下,辗转寻找到经过重庆援藏工作队联系上的第一位疑似先心病的患儿次旺曲措的家。
经过认真检查发现,次旺曲措可能患有严重的复杂先心病,并且极有可能伴有肺部炎症,经过与其家人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协商,重庆援藏专家医疗队决定带次旺曲措到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重庆援藏专家医疗队离开次旺曲措家,进入丁青县城已经是晚上近8点。在医疗队入住的宾馆大厅,已有10多位疑似先心病的患儿闻讯被家长带领着赶到这里。“饿了一天,先吃点饭吧。”丁青县当地干部劝说。“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等着!”医疗队毫不犹豫,立即取出设备仪器一一为患儿做检查。
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领队、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杨树海说:“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专家们空着肚子一路奔波忙碌,好不容易回到住宿地,看到满屋子的藏族同胞,大家立刻精神抖擞,继续忙碌起来。一切以生命为重,紧锣密鼓进行着抢救生命接力赛,那一刻,真的很温暖很感动。”
全部检查结束时,已经是深夜时分,令大家颇感安慰的是大多数小孩心脏都是健康,只有8岁的四郎尼玛等两个小孩患有先心病可能,需要第二天再到家中作进一步的询问和检查。
爱助童心一路温暖流淌
从重庆进入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大家都是整夜未眠。经历了紧张而又匆忙的一天后,医疗队员们都出现头痛和胸闷等不适反应,个别队员还出现发烧症状病倒了,但是为了不耽误救助活动行程,大家互相打打气、吃点药、吸点氧,天刚蒙蒙亮,又分头驱车赶往患儿家中。
由于在自发赶来的小孩中新发现了两个先心病患儿,重庆援藏干部工作队与医疗队商量后临时调整筛查救助计划。12月21日早上7时,医疗队分为两组,分头出发赶往几个疑似先心病儿童家中做进一步询问和初查。在重庆援藏干部杨树海、杨健等的陪同下,周林、曾登芬等专家,赶往丁青县丁青镇仲伯村2组的益西尼玛家中。
专家们为益西尼玛作了检查,发现可能有先心病。医疗队和他家人商量后,决定带到地区人民医院做全面检查。益西尼玛的父母紧紧握住专家们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重庆援藏,感谢好军医,希望儿子能尽快康复起来,像其他的小孩一样上学读书,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带着益西尼玛,医疗队又匆匆赶往昌都类乌齐县疑似患儿德西的家中。与此同时,医疗队的第二组正在丁青县色扎乡索巴村切日组疑似患儿索朗尼玛家中检查。
12月21日下午5时,两组医疗队顺利会合到达昌都地区,经历了海拔4000米雪域高原之上的为期两天、1000多公里的来回奔波,重庆援藏专家医疗队共筛查接回了6个疑似患儿,将集中在12月22日上午9时30分,专家医疗队来到昌都地区人民医院,为前两天筛查出的小孩作集中复查。在数人数时,发现6个儿童变成了7个。集中复查的队伍中增添了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其嘎次仁。原来,听到重庆援藏专家医疗队进来的消息,住在卡若区四川桥附近的藏族妇女扎西措姆带着儿子其嘎次仁匆匆赶了过来。看着孩子青紫的嘴唇、乌黑的小手,大家的心一下被刺痛了。重庆援藏专家医疗队将小男孩其嘎次仁纳入了集中复查范围。
在医院,专家们一一为次仁曲措、四郎尼玛、益西尼玛、永忠、德西、邓巴次仁和临时赶来的患儿其嘎次仁等7名藏族孩子做了仔细复查。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孩子们的病情一一水落石出,经过现场专家的综合评估,次仁曲措还需做较长时间的前期治疗和观察;邓巴次仁、德西心脏状况较好,3个小孩不需要实施手术救治;8岁的四郎尼玛患有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13岁的益西尼玛和5岁的其嘎次仁患有室间隔缺损,12岁的永忠患有房间隔缺损,这四个孩子都需要随医疗队回重庆尽快接受手术救助。
当得知自己妹妹德西的心脏并无大碍时,德西的姐姐紧绷的脸颊顿时舒展开来,怀抱着怯生生的妹妹大方地朝着相机镜头开心地笑了起来;而当扎西措姆听到医生说自己的儿子其嘎次仁患有先心病时,她第一时间拿出电话拨给工地上的丈夫,话还没出口两行热泪就滚了下来,不过这次,脸上写满的不是哀伤却是喜悦,她激动地告诉丈夫,儿子符合救助条件,这次终于有救了。
在寒冬里,几位孩子只穿着单薄的破旧衣物。重庆援藏医疗队决定为每位患儿及陪护家长购置一整套新衣物。戴上新帽子,换上新藏服,穿上新鞋子,孩子们都成了美丽漂亮的小天使,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天寒地冻,孩子们如何去内地呢?西藏昌都邦达机场除了以海拔世界第一高而闻名于世以外,还以一票难求而著称。重庆援藏干部紧急汇报,昌都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先后要求:一切以孩子生命为重,为孩子的健康让路!在昌都地委行署的全力协调下,机票买到了。
12月23日,其嘎次仁等4名先心病儿童和4名陪护家长以及1名藏语翻译跟随医疗队一起飞赴成都。得知情况,空姐和同机的几十名乘客纷纷写下祝福的话语送给孩子们。下飞机时,一位不留姓名的乘客为孩子们送上了2000元慰问金。
重庆援藏干部看望慰问先心病儿童
听到雪域高原的孩子来到重庆,年底回渝休假的部分重庆援藏干部、2011感动重庆进藏摄制组的记者编导们以及很多市民纷纷前往看望。重庆西藏中学的学生轮流来到病房,志愿充当翻译照顾陪护自己的小老乡。此后,重庆援藏干部还多次前往看望,送上慰问金。在山城重庆的大都市,爱的暖流在回荡。
到达重庆后不久,四郎尼玛的家人选择了放弃手术治疗。12岁的永忠复查后因为病情复杂暂缓手术治疗。
在众多热心人的推动下,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将把西藏昌都地区列为对口帮扶重点支持的地区。重庆广电集团、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工作队将继续携手联合行动,走进雪域高原,免费救助更多的高原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让这些雪域高原的孩子,雪山脚下的天使,重新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重新插翅飞翔在蓝天。
(渝六援、地委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