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人才技术>

立足突破创新 开辟援藏工作新模式

2014-03-16 09:1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立足突破创新 开辟援藏工作新模式

强化合作交融 打造援藏工作新格局

 

第六批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昌都地区将对口支援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关于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干部援藏为龙头,以经济援藏为基础,以区域合作为纽带,以实现昌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援藏机制,对口支援工作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走向深入,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格局。

一、多领域支援,高起点谋划,掀起一轮援藏工作新高潮

我地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在历届援藏工作队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结合昌都地区实际,科学编制第六批对口支援规划,重点推进干部援藏、经济援藏、科技援藏、人才援藏,在援藏力度上不断加大、方法上不断创新、领域上不断拓宽、效果上不断提升。

(一)干部援藏在科学选派中深入推进,援藏干部成为昌都干部队伍中一支“生力军”。对口支援的“两市六企”始终高度重视援藏干部的选派工作,坚持从源头上保证援藏干部的整体素质,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想干事、能干事、能吃苦的干部选派到昌都来。第六批援藏干部共计86人(党政干部共57人,专业技术干部共29人,不含已中途轮换的16人),其中,天津市共41人;重庆市共33人;一汽集团、东风公司、中国远洋、中国电信、中国铝业、武钢集团六家中央企业各2人,共12人。总的来看,第六批86名援藏干部政治素质好,组织领导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强,作风扎实;专业技术援藏干部文化水平高、专业技术精湛、服务社会群众意识强。86名援藏干部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30 人,大学学历的有53人,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有3人,平均年龄为39.47岁,这支援藏干部的加入为昌都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改善了昌都领导班子的知识构成,提升了干部队伍活力,加强了领导班子力量。各援藏干部始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认真履行维护稳定和发展经济双重职责,团结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旗帜鲜明反分裂、全力以赴保稳定、聚精会神抓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扎扎实实抓党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面对尖锐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在邻省周边藏区多次发生闹事自焚事件,维稳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援藏干部放弃休假,与昌都广大干部职工一道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带头值班巡逻,带头蹲点基层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和法制宣传,为实现昌都大中小事“三不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二)经济援藏在投资拉动中深入推进,对口支援成为昌都发展的“助推器”。第六批援藏干部坚持“造血型”援藏和“输血型”援藏相结合,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将援藏规划与昌都“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基础上,立足昌都实际,反复研究论证,共制定各类援藏项目规划和发展思路110余条。各援藏工作队主动协调各方,加强工作衔接,落实援藏规划项目,积极争取计划外援藏项目资金,截止目前,全地区共实施援藏项目152个,到位援藏资金4.89亿元,争取到位计划外援藏资金1.08亿元,一大批事关昌都长久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迅速启动。各援藏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立足实际优势,深化交流合作,突出发展重点,着力推进产业开发。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丁青县工作队创立丁青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筹资4298万元建设丁青县商贸中心,积极与天津天士力公司合作,共同开展冬虫夏草产品开发,开启了丁青县市场化发展之门。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类乌齐县工作队,经过多方协调,成功引进卡玛多菱镁矿开发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入超过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有效增强了当地自我发展能力。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干部芒康县工作队成功引进芒康县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入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有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援藏项目在带动受援地区龙头产业开发的基础上,也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得到有力加强,丁青县援藏工作队整合876万元援藏资金,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项目;中国远洋集团洛隆县援藏工作队投资2000万元援藏资金实施县城供水工程;一汽集团公司左贡县援藏工作队安排985万元援藏资金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了生活用车。“两市六企”全部援藏项目资金中,用于配套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达7338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达5319万元,用于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达1.12亿元,用于安全饮水、基层教育发展、基层医疗保健、农牧民技能培训等民生工程的达2.51亿元,援藏项目不断向基层倾斜,援藏资金大量注入农牧区,农牧民群众在援藏项目建设中实现了增收致富,地方经济在援藏投资中不断壮大。

(三)科技援藏在引进嫁接中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成为昌都发展稳定的“新武器”。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围绕昌都发展稳定大局,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援藏,重庆市援藏工作队充分利用计划外援藏资源,先后组织和邀请了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农科院、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到昌都开展技术援藏工作,为昌都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天津市援藏工作队与天津大沽酒厂、天津一轻集团、深圳中核实业公司合作,引进特色农畜产品开发技术,很好地将受援地资源优势与内地企业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从而延伸特色农畜产品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国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八宿县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武钢设计院与八宿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全县一大批基建项目的设计工作。中国电信边坝县援藏工作队投入160万建设了“全球眼”视频监控平台,将监控范围延伸到乡镇,为加强社会面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615万元用于全县信息化建设,全县11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乡乡通3G移动通信信号,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中国铝业公司察雅县援藏工作队投资150万元,用于开展行政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政府工作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四)人才援藏在交流沟通中深入推进,援藏干部成为先进理念的“播种机”。一方面,各援藏干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通过潜移默化,把内地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昌都的实际工作中,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传递了新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昌都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另一方面,各援藏工作队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庆市援藏工作队邀请内地优秀教师在全地区教育系统进行巡回讲座和短期培训,培训本地教职员工达2100余人次。东风公司贡觉县援藏工作队利用自身的医疗优势,邀请8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到贡觉县人民医院工作,传授医疗知识。截止目前,我地区第六批援藏工作已先后组织597名干部、27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对口支援市和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帮助昌都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提升能力。

二、深层次交流,区域性联合,构建援藏工作新模式

近年来,我地区在认真总结前几批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援藏干部作用,深入推进援藏工作向深层次发展,探索建立援藏工作新机制,构建援藏工作新模式。

(一)建立沟通汇报机制,构建“定期往来”模式。初步建立以三年为期、定期互访、定期检查验收总结的援藏工作机制,对口支援单位每年派出工作组赴昌都指导工作、检查督促援藏项目落实情况,三年援藏期满进行总结验收;昌都地区每年由地区领导带队赴“两市六企”汇报受援工作,协调有关援藏事宜。20116月以来,先后有295批次,共1980余名对口支援单位领导赴昌指导和督查援藏工作,有效促进了援藏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今年9月上旬,地委组成党政汇报学习考察团,前往对口支援市和企业开展援藏回访,与对口支援单位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口支援市和企业表示在进一步加大干部援藏工作力度的基础上,按照“计划内有递增、计划外有支持、重点地方和领域有突破”的原则,建立援藏资金增长机制,表示将在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城市规划等方面给予昌都大力支持。

(二)建立定向支援机制,构建“一对一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援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援藏干部选派单位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起市地对接、系统对接、区县对接、镇乡对接、人员对接的立体式援藏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重庆市援藏工作队协调重庆市涪陵区4个街道,长寿区4个街(镇),九龙坡区3个镇,渝北区1个街道与类乌齐县、芒康县的26个乡(镇)实行对口帮扶,帮助开展干部培训,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基础建设等工作,形成长效援藏机制。截止目前,已先后选派65名优秀乡(镇)干部到对口帮扶区进行挂职培训,援藏工作队已协调落实4457.6万元对口帮扶资金用于加强乡(镇)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立合作开发机制,构建“区域联合”模式。与对口支援市和企业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机制,对口支援的“两市六企”把昌都当成他们的一个地区来对待,从战略层面加强对昌都的扶持和帮助,把昌都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与“两市六企”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融资、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两市六企”采取政治上提要求、政策上给支持、实力上选优秀,倡导、鼓励、压任务等措施,积极扶持内地企业到昌都兴办实业、发展产业,支持参与昌都矿产、水能资源和特色农畜产品及优势旅游业开发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通过召开昌都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的形式,帮助昌都初步签署了招商引资开发建设项目16个,协议资金达158亿元。

(四)建立人才帮扶机制,构建“人才交融”模式。一是增加计划内和计划外专业人才选派。根据昌都发展稳定工作需要,天津、重庆两市将进一步派遣资源开发、经济技术开发、农牧科技、市政管理、工程建设、旅游招商、教育卫生、宣传文化等昌都急需的优秀专业人才到昌都工作,并表示将从20134月至20164月,每年为昌都选派涉及医疗卫生、教育、宣传文化、工程建设、管理经营等领域的计划外援藏人才100名。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经过沟通协调,对口支援市、企业进一步帮助昌都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选派昌都干部到对口支援市、企业进行挂职。天津市援藏工作队先后选派了96名卫生、水利、建设等专业性较强的干部到天津对口的相关部门进行定向培训,迅速提升业务能力。去年12月上旬,重庆市援藏工作队协助组织了284名村党支部书记到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较好的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三是促进昌都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结合加强就业援藏工作,实现人才互通。中国远洋总公司下属的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从2013年起,每年在昌都籍高中毕业生中选招30名学员,进行全日制大专学历教育培训,实行学费、生活费全免,并在公司实现就业。去年9月份,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40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就业援藏招聘团前往昌都,针对未就业的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的企事业岗位达500余个,当场达成使用意向的就有116人。

三、全方位服务,多层面爱护,打造援藏干部管理新体系

昌都地区始终高度重视援藏干部这一特殊宝贵的人才资源,坚持优化服务,严格管理,努力为援藏干部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一)建立重视支持制度,促进援藏干部“用心援藏”。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援藏工作,把援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安排部署援藏工作。去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专题研究援藏工作81次,其中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主持的援藏工作会议达16次,解决援藏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360余件(次),进一步树立了关心援藏、重视援藏、支持援藏的鲜明导向。坚持大胆使用,对援藏干部委以重任,在各级班子排名上尽量靠前,坚持把明职、放权、定责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援藏干部安排到重要部门、重要岗位上,分管重点工作,确保援藏干部有职、有权、有责。

(二)建立关怀爱护制度,帮助援藏干部“安心援藏”。一是做好后勤保障。在生活上,全地区各级党政组织热情关心援藏干部,积极帮助解决好吃饭、住房、用车、就医等问题,积极协调对口支援的两市六企利用援藏干部休假、轮休等时间,组织援藏干部体检,对因工作需要,不能返回原单位体检的援藏干部,由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组织体检,保障援藏干部身心健康。二是人性化管理。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慰问品、寄送慰问信等形式,慰问援藏干部及其家属,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三是注重宣传激励。各级新闻主流媒体设立援藏工作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援藏干部和援藏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在全地区形成了尊重援藏干部、关心援藏干部、团结援藏干部、支持援藏干部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层层交心谈话制度,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与援藏干部领队谈,地县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各援藏干部谈,定期了解援藏干部学习、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积极鼓励,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建立共同管理制度,保证援藏干部“宽心援藏”。一是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援藏干部临时党委的作用,组织广大援藏干部参与地委开展的“一坚定三忠于”、“三热爱三创建”等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各援藏工作队建章立制,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树立援藏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形象。第六批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所有援藏干部未出现任何违规违纪行为,在藏率、在岗率平均保持在90%以上,整体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地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地委、行署的充分肯定。二是受援地管理和选派单位管理相结合。我地区与对口支援市和企业建立完善了援藏干部培养、考核、使用、安置机制,加强对援藏干部的培养考核,援藏期间由援受双方共同管理、共同推荐,加大对援藏干部的使用安置力度。去年9月和10月,天津市委组织部、重庆市委组织部分别组织干部考察组,与地委组织部一起对天津市第六批43名援藏干部和重庆市第六批33名援藏干部进行了考察,并开展提任推荐提名工作,进一步调动了援藏干部工作积极性。

四、拓宽思路,围绕昌都发展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援藏工作

第六批援藏干部工作取得的成效显著,受到了全地区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南宫28希望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援藏工作。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援藏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昌都发展的瓶颈制约。二是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立足对口支援优势,加快完善合作机制,帮助昌都尽快融入成渝、巴渝经济圈,使昌都真正具备自主发展的强大能力,从而推进昌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智力援藏力度。进一步结合我地区专业人才需要的实际,加大专业人才的选派力度,大力实施人才援藏、科技援藏,进一步帮助我地区开展专业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定向培养力度,切实缓解昌都的人才紧缺问题。四是进一步强化干部援藏力度,树立鲜明导向。在援藏干部工作期满后,妥善安排他们返回后的工作,对表现突出、符合任职条件的,及时给予提拔重用,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本人自愿、组织决定的原则,鼓励优秀援藏干部延长援藏期限或调入西藏工作,并对连续援藏两期的予以提拔任用或晋升职级,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援藏干部工作队。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