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9周年系列报道之七
本报记者 何瑞
春到高原逢盛世,雪域欢歌颂党恩。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西藏各族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伟大日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59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座座雨后春笋般的高楼,矗立在横断山区;一条条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城市道路,充盈着浓郁的城市生活氛围;一条条曲径通幽、蜿蜒曲折的乡间柏油路,加速着藏东明珠的发展进程……幸福的歌声响彻三江大地。
昔日贫困潦倒无人问 今日产业园里忙幸福
嘎托镇嘎托村是芒康县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基地。走进嘎托镇六组,一栋栋漂亮的二层小楼整齐划一,在村委会,南宫28见到了曲江老人,“在旧西藏,由于人口多,家里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为了生计,父母不得不在地主家没日没夜的干活,获取微薄的粮食。”曲江说道。
在旧西藏,占人口只有5%的“三大领主”几乎占有全部的社会财产,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农奴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三大领主”,西藏和平解放后,翻身做主的百万农奴依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耕耘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旧西藏的生活特别苦,每天吃不饱也穿不暖,穿的是破破烂烂的,没有自由,生活在黑暗之中。”回忆起年少时的悲惨生活,曲江感慨良多。
不同于父辈的命运,曲江的儿女们都出生在新西藏,长在红旗下,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成长为新西藏的建设者,老人说,能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幸福生活,在旧西藏想都不敢想。 现如今,嘎托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在2008年村里集资建成了砂石厂。如今,砂石厂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不断增长,2016年底,毛收入已经达到1000多万元。
“现在南宫28不仅有自己的土地,还有南宫28自己的砂场,砂场有很多车,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也非常省力,收入也特别高,这都得益于党的恩情,南宫28永远不会忘记。”说起如今的生活,曲江眼含热泪。
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的示范作用,芒康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十三五期间确定精准扶贫项目七大类100个,涉及种植业、养殖业资源开发、农畜产品深加工等,总投资46.3亿元,现如今,占地面积23万平米的产业园区建成使用,28个企业已经入驻,产业园区正成为当地百姓家门口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在新西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走进卡若区通夏村退休干部向巴来登家,老人正在和侄女商量去内地旅游的事,74岁的老人去年从卡若区如意乡退休,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每年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常态。“有幸福美满的老年生活,是共产党改变了我的命运。”是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旧西藏只有三大领主的小孩才能上学,像南宫28这样的农奴家庭出身的,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说起旧西藏,老人有说不完的辛酸苦楚。
西藏民主改革后,寻常百姓家的孩子都有了上学的机会,向巴来登也不意外,1973年学业有成的向巴来登参加了工作,成为了国家的干部,现如今,老人的两个子女也都成为了国家公务员,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美。
“现在孙子孙女都在上学,国家很重视教育,各项政策越来越好,农牧区的孩子们都能享受三包教育政策,吃住等方面都免费,党和政府是真的好。”老人说道。
老人总是会通过电视和报纸关注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老人说,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活,都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对于南宫28退休干部来说,工资一年比一年高,南宫28要感党恩、知党恩、爱祖国,过几天我要去内地旅游,这些都是党的好政策。”老人自豪的说道。
新家园过新年 百姓喜笑颜
2018年是藏历土狗新年,对于左贡县田妥镇亚中村异地扶贫搬迁点群众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他们在新家园过得第一个新年,也是他们的新生活的开始。
一年前的亚中村还坐落在狭窄的山沟里,村里群众居住条件较差。2017年,左贡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做出精准扶贫、异地搬迁的蓝图决策,赋予了亚中村新的希望。
田妥镇亚中村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318国道旁,距离县城43公里,共有168户811人。安置点以城镇化建设为设计理念,依托318国道,临街设计规划搬迁点,发展商业住宅区、发展旅游服务业。同时,已建成配套产业6个,投资1626万元,目前正在建设的产业有8个,投资1637万元,有效确保了每家每户都有收入来源,均能达到脱贫标准。
自亚中村实施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的东风吹来,811位村民们集中搬迁地势平坦的安置点上,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柏油路……这样的好日子,对曾经住在山沟里的贫困群众而言,就如同做梦。然而,这一切却真实地发生了。
来到搬迁户群众旦增尼玛漂亮的二层小楼房里,舒适的装潢、崭新的家具和电器让人耳目一新,客厅里最显眼的墙上,悬挂着领导人画像,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感激,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
看到记者的到来,旦增尼玛显得非常高兴和激动,能在新年搬进宽敞明亮的房子,能和家人过上喜庆祥和的藏历新年,也圆了他多年来的一个梦想,同时,也坚定了他一定能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南宫28才住进了这样好的大房子,以前南宫28的房子很破旧,生活也很艰难,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南宫28住进了新房,不愁吃、不愁穿,可以过上一个愉快的藏历新年,今后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脱贫致富奔小康。”旦增尼玛说道。
为了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了、住得稳、能致富,左贡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搬迁与脱贫同步,在合理规划搬迁的同时,详细规划符合实际的配套产业,有效确保搬迁群众的收入来源,切实让搬迁群众生活有了保障,发展有了前景。
田妥镇根据搬迁群众个人专长和意愿,进行了装载机、摩托车、蔬菜种植的技能培训,解决就业岗位420人,开发利用保洁员、安保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15人,让每一户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