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网络纵贯线 便捷新生活——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9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2018-04-11 10:2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祖先们一生也没有走完的路,短短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
    出门不带钱包,轻轻一扫就能购买到所需要的商品;
    身处两地、相隔千里,却可以面对面进行交谈;
    ……
    这些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想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通过党和政府倾力打造的交通网、电力网、通讯网、互联网、物联网等一个个有形无形、密密麻麻、四通八达的网变为现实。曾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连基本人权都难以保障的西藏百万农奴的后代在这些网络中,充分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便捷,改革开放的红利,从日常的吃穿住行到生产创业,从思维和行为习惯到社交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力网:开启现代的生活之钥
 
    “亮了!亮了!”
    “南宫28以前都是在河边洗衣服,河水很冰凉。来来回回不方便,而且不安全。前些日子听说要通电,我特意去市里买了台洗衣机。今天终于能用上了,以后再不用愁洗衣服,真是太好了。”
    ……
    2017年6月28日这天,卡若区塔玛村村民伦珠拧亮开关,确认通电后高高兴兴地把自来水管引到新买的洗衣机里。和他家一样,该村29户210名村民的生活随着正式通电彻底改变了。以前塔玛村没有农电供应,家家户户用一个太阳能板,勉强照明,遇上雨水多的季节,只能用手电、蜡烛照明。
    1953年10月,昌都地区第一台8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在昌都城关镇供电所院内运转发电,只能为地区10多个单位和500余户居民供电。
    1966年1月,地区第一座农村小水电站——八宿县白玛40千瓦水电站建成。与此同时,装机6400千瓦时的昌都电厂在这一时期建成。到1979年底,全地区建成县和县以下农村水电站48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139千瓦。昌都、边坝、洛隆、贡觉等县城居民和部分乡村用上了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的电力通道高速发展,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20.3万千瓦,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到47.17%。2017年,藏电外送再创新高,川藏联网累计向外输送电力2亿千瓦时;昌都电网年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主电网县(区)全覆盖。
 
互联网:迈向现代化生活之门
 
    快速发展的不仅仅是电网,还有无线网络。解放初期仅有昌都警备司令部自装交换机1部,用于本地各军政企业单位联系,为接通公务及时,架有单线1条。
    1981年,地区局自动电话机方土建工程开始施工。HJ—905型纵横制自动电话400门工程,于1982年10月完成内线主机、电力、外线等全部工程任务。
    2000年,昌都电信局交换机总容量16896门,出局用户线对数15600对,接入网设备容量256门。
    ……
    从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到2G阶段再到现在的3G、4G时代,昌都移动通讯技术无限扩展。6年前,手机信号仅覆盖乡镇及以上城区、重要村镇以及重要交通要道,而且手机的用途主要是语音通话、文字短信和极少的单机游戏。而如今,昌都手机信号覆盖90%以上行政村,且逐步延伸到自然村级。强大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和单机处理能力,使人人可以玩微信、微博、视频聊天等常用功能,而且逐步替代电视机、手表、收音机、手电筒,甚至钱包、银行卡等家庭和个人生活用品。高速的信息技术发展,改变着市民的生活。
    “这是我前几天在网上买的干果,你们也来尝尝……”45岁的卓玛央宗是昌都初级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记者见到她的时候,正在给同事们分享自己的网购食品,推荐店铺。在课余时间,她喜欢浏览淘宝网购物,分享自己的网购经验。
    “现在网上购物可方便了,选择性也大,可以买到昌都买不到的东西,3-5天就能寄到……”“十年前,南宫28只能通过杂志上的电话号码去联系卖家,选择范围很窄,而且快递时间要一月左右……”对于现在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卓玛央宗赞叹不已。
    据悉,截止目前,昌都市区已有中通、圆通、申通、韵达、天天、宅急送、百世汇通7个快递品牌 ,分支机构达26家;县级快递分支机构23家,网点覆盖率为100%。2017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进口量(投递)累计完成172.2万件,出口量(业务)累计完成16.62万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19.93万元。
 
交通网:成就现代生活之基
 
    “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这是解放前昌都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昌都地区的交通运输解放前一直处于人背畜驮、骡马驿道的原始状态。
    1950年4月13日,随着康藏公路(川藏公路)在西康省雅安地区金鸡关破土动工,昌都交通迎来发展的春天。1952年11月20日,康藏公路通车至昌都。1954年11月27日,康藏公路全线贯通。
    从川藏公路到滇藏公路、黑昌公路(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南线(国道318线)再到类乌齐公路(国道214线)、省道303线……2000年底,昌都地区交通得到根本改变。全地区11个县,除察雅、贡觉两县建有县级公路,其余9县均有国道或省道通过,基本形成国道317、318线横跨东西,214线纵观南北,省道和县乡道纵横的公路网络,公路通车总里程为5406公里。
    现如今,全市11县(区)实现通畅率100%,138个乡镇实现通达率100%和通畅率28%,通车总里程达17122.845公里。
    每天清晨,村民洛松扎西最喜欢站在马路旁看过往的车辆,感怀自己过去的出行经历。2018年3月9日这天,他早早地来到生格村旁边的工地,只为看昌都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开工仪式。
    “南宫28这里还能建高速公路,十年前,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出行真是越来越便利了,感谢党和政府对南宫28的的关爱……”洛松扎西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是洛松扎西、伦珠、卓玛央宗,昌都几十万市民、农牧民一样见证着藏东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着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