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八宿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综述

2015-10-10 08:36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八宿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郝鹏举 黄凯
     在这里,巍巍雪山、茫茫草地烙印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足迹……
     在这里,处处传颂着广大干部与群众、汉族与藏族相亲相爱的感人故事……
     在这里,处处都可以看到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场景……
     地处318国道的八宿县,居住着藏、汉等许多不同的民族,他们亲如一家,团结友爱;他们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他们水乳交融,不分你我……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昌都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八宿县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今的八宿县,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切合实际 创新民族团结工作
 
     八宿县积极创新民族团结宣传载体,把握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新规律新特点,顺应信息时代新趋势,把握不同群体的文化心理和信息接收习惯,不断培育新亮点,注重实效和细节,让宣传活动更亲切、更有人情味,赢得主动、赢得活力,使各民族干部职工真正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民族团结宣传月等平台,举办民族团结座谈会,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活动,营造出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浓厚氛围。
     在机关单位,大力推进干部职工藏汉“双语”学习,在农牧区,依托驻村工作队开展藏汉“双学”活动。语言通了,心贴得更近了。
    在乡村,与强基惠民活动、新农村建设、“三大标杆工程”等工作相结合,在村(居)班子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惠民富民工程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作用,把民族团结正能量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军营,教育引导官兵自觉促进军民团结,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营造出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寺庙,做好寺庙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引导僧尼爱国守法、安心修行,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凝心聚力 推进民族团结工作
 
    八宿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各项民族团结工作。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欢晚会、双语教育、摄影展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党校培训、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形成民族团结、和睦相相处的良好氛围。
    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八宿县本着“同等条件优先使用”的原则,将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0%左右;在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所占比例达90%。
    八宿县常务副书记贾贵泽介绍,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全县各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督查、同落实”,研究部署工作不忘民族团结工作、选配干部不忘选好民族工作战线上的干部、考核检查工作不忘民族团结工作、财政预算不忘民族工作经费、表彰先进不忘表彰为民族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个人和家庭。
 
团结互助 格桑花处处盛开
 
     团结一心、休戚与共。在漫漫历史发展中,八宿县各族人民群众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关系。勇士山下,留下了一个个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
     在八宿县巴马镇珠巴村,记着看到老奶奶群措拉姆正乐呵呵地提着一桶酸奶在路上走。“老奶奶,去哪儿?”“去前面的工地上,都国庆节了,这些孩子还在忙碌,家里做了些酸奶,我给他们送去。”
     在八宿县城,记者在菜市场看到,一家藏餐吧的老板站在自家店门口,冲着隔壁喊:“小卓玛,我出去一下,你帮我看一下店。”结果应声出来的是一个操南方口音的小姑娘,小姑娘笑着对记者说:“大娘非得给我取个藏族名字,说这是藏语中小仙女的意思。”
     今年7月份,来自上海的自驾游游客刘晓寅带着妻子和儿子来西藏旅游,行驶到八宿境内然乌湖景区时,他儿子刘祥龙突发癫痫,得知情况后的八宿县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第一时间驱车赶去救援,虽然最终没有挽救刘祥龙的生命,但医务人员给予的全方位帮助,仍让刘晓寅和他妻子感激万分。

      在八宿,随处可以感受到各族群众友爱互助、相互支持的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汇成了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