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 09:2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中央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昌都地区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昌都城镇旧貌换新颜,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小城镇建设是昌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农牧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对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央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昌都地区加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坚持“一点三线”为重点,突出民族地域特色,提高城镇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一点三线”即昌都镇和317、318、214国道沿线,通过“一点三线”建设,使一部分乡(镇)率先发展了起来。
昌都镇,作为藏东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城市综合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成为藏东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昌都镇美起来了,亮起来了,绿起来了。
中央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各县也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昌都地区11县在小城镇建设中,从本县实际出发,通过多方筹措资金,选择具有一定经济支撑,人口相对集中,条件相对成熟,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进行规划建设,修建了一大批地方性、民族性、观赏性、适用性相统一的高层建筑。树立“建一个城镇、兴一个产业、开一方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稳定”的理念,结合“茶马古道”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昌都各县不断加快国道317、318、214沿线乡镇的发展,建设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城镇。
昌都地区在小城镇建设中,具有新的创意、新的运作方式和新的建筑模式。各县小城镇建设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民间集资、预售房屋和银行贷款等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施综合性开发。根据小城镇建设统一规划设计,各县政府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建房、发展民族手工业及第三产业,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提高。
同时,各县还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用高科技新型材料取代传统木质材料,提高了建筑装饰材料质量,延长了建筑物使用寿命,也节约了林木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小城镇建设符合农牧区实际与城镇产业特点,充分释放了农牧区自身内在的能量,作为农牧区发展的重要部分,小城镇也悄然改变着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