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 09:2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中央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昌都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一支推动我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近年来,地委、行署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吸引各界人员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广大从业者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开门路,不断改进经营手段,在相互激烈的竞争中拓展生存空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个体工商户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业者是当地农牧民群众,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他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我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各级工商部门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六放”,即:在思想上“放心放胆”,在工作上“放手放开”,在政策上“放宽放活”。做到“五不论”,即:不论哪种形式,搞好就行;不论归谁所有,交税费就行;不论公有私有,能促进发展就行;不论区内区外,能活跃市场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搞上去有效益就行。实行“五不限”,即:不限发展速度,除国家明文规定以外,不限经营范围,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不限人员籍贯,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有力地促进了昌都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同时,引导部分有实力的个体工商户扩大经营规模、上档次。在管理上,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各项规费按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依法保护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和扶持农牧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在农牧区从事个体经营和经纪人活动的,实行“先发展后登记,免收费”的政策。
积极鼓励引导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为其开设“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鼓励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就业渠道。
随着我地国家投资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县城改造建设、农牧区小城镇建设、交通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刺激了当地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尤为突出的是带动了餐饮、住宿、服务等行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且数量不断增加。
到 2009年,全地区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59亿元,民族手工业产值0.77亿元,多种经营收入7.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