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 09:2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回顾中央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昌都发展走过的历程,南宫28由衷地感受到一个鲜活、真实而值得62万昌都人民骄傲的主题,那就是发展: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建设成效突出,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昌都,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政通人和,民族团结,正以雄健的步伐迈向美好的明天。
中央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都地委、行署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地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真抓实干,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昌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过全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昌都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2009年,全地区生产总值6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0.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金融事业不断发展,截止2009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91亿元。
农牧业取得长足进步。2007年农林牧业总产值1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4.1%。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9.88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7.18万吨,年均增长1.9%。
第二产业实现大发展。2007年,全地区工业总产值34536万元,是1978年的9倍。全年完成水泥产量10.94万吨,是1978年的5倍;啤酒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昌都地区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给予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市场培育,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前,昌都没有一家酒店、宾馆、大型商场、超市、综合农贸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央和自治区的亲切关怀下,昌都的商贸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底,全地区有一个三星级饭店、一个二星级酒店、一个二星级宾馆;有各类综合农贸市场14个,遍布全地区11个县城;有个体工商户7835户,从业人员17452人,注册资金30967.72万元;私营企业152户,从业人员2018人,注册资金24616万元。
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产业有了新的突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后,昌都地区国有企业、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全国体制有序衔接,财政、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及住房制度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有这些变化,为昌都经济步入快车道和与全国市场接轨作了重要铺垫。
生活在藏东这片广袤富饶大地上的人民,正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不断开拓进取,拼搏向上,不断装扮着每一寸土地。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内地省市、国有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昌都人民以超前的胆略,务实的精神,不断改变着昌都的面貌!